新添42个物种!昆明植物所科学家在青藏高原发现淡水真菌新记录种

2025-07-11 14:16:22 阅读量2192 字数1355


7月10日,记者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植物所”)获悉,杨祝良攻关团队首次系统性地探讨了青藏高原地区的淡水真菌多样性,发现3个新科、5个新属、42个新物种、12个中国新记录种及30个已知物种的新分布范围。相关研究成果在真菌学顶刊《真菌多样性》在线发表。

灯芯草小葚孢、独龙江吴氏孢(从左到右)

发现12个淡水真菌中国新记录种

青藏高原,是独特的环境条件孕育的菌物多样性的宝贵沃土。特别是淡水木生真菌,这类专性或腐生性真菌主要栖息于淡水环境中,如浸没的木材、枯枝及落叶,扮演着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角色。2019至2024年期间,昆明植物所杨祝良攻关团队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支持下,首次系统性地探讨了青藏高原地区的淡水真菌多样性。

水生假赤壳孢、清迈林赐孢(从左到右)

基于西藏,新疆,青海,甘肃,云南迪庆州、怒江州、保山市,四川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州的3000余份水生真菌样品、700余个菌株,研究团队运用多基因联合分析,更新了座囊菌纲和粪壳菌纲的系统发育框架。

新科:黑顶孢科、长喙孢科 、西藏菌科 (从左到右)

结合形态特征对所有样品进行了精确鉴定,鉴定出84个淡水子囊菌分类单元,发现3个新科、5个新属、42个新物种、12个中国新记录种及30个已知物种的新分布范围。

新属:链砖孢属 、双透孢属(从左到右)

基于多基因联合分析—构建了座囊菌纲和粪壳菌纲的最新系统发育框架,明确了青藏高原84个淡水子囊菌分类单元的系统学地位。

该研究发现了3个新的科:顶黑孢科(矮小菌目)、长喙壳科(格孢腔菌目)和西藏菌科(豌豆孢目)。同时,还描述了5个新属:顶黑孢属、链墙孢属、透明双孢、长喙壳属和西藏菌属。这些新属的命名和描述基于详细的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证据,确保了它们在分类学上的准确定位。

首次在淡水生境中发现泰国清迈林赐孢

此外,该研究描述了42个新物种,分别是:高海拔顶网孢、高草原顶生孢、亚球顶黑孢、卓木拉顶黑孢、新疆橙壳菌、辐射短球孢、聂拉木短孢、孢垫链墙孢、墨脱毛刺孢、无隔毛球壳、有隔绿梗孢、开都枝孢、短锥小锥孢、墨脱小锥孢、近球小锥孢、肾形柯达孢、砖格暗色孢、褐丝暗色孢、纳木错加姆斯菌、独龙江高特菌、纺锤香港菌、独龙透明双孢、肾形透明双孢、晨月六月王菌、粘基褐壳菌、墨脱扁口孢、水生长喙孢、新疆新卷孢、竹荚侧鞘孢、水生假赤壳孢、聂拉木假斯坦杰菌、恶魔眼萨沃里菌、海德棕榈孢、亚东小孢梗孢、博斯腾孢梗孢、胶粘孢梗孢、纳帕孢梗孢、透粘裂孢、透明穗孢、水生威斯纳菌、水生西藏菌和亚透明木栖菌。这些新物种的发现不仅展示了青藏高原菌类的多样性,也揭示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独特角色。

除了新科、新属和新物种的发现,本研究还记录了括梨形棒链孢、异形棒孢、倒卵棒孢、粗壮柯达孢、中毛拟海球壳、舟形詹氏菌、弯生侧囊孢、泡状枝瓶霉、小孢赛多孢、大果梗葡萄孢、粘质瓦纳克里孢和水生瓦尔加菌,和最初描述于东南亚或欧洲的水生真菌物种。它们的发现为我们理解该类真菌的地理分布模式提供了新视角。

此外,该研究还揭示了暗褐小孢目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多样性,其目下6个属中有5个属均在青藏高原地区有分布,并且首次在海拔5277米的淡水生境中发现了来自泰国的清迈林赐孢,刷新了可培养水生真菌已知的最高海拔分布记录。 

来源:都市时报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