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巧家县玉屏街道中村村养殖示范基地内一片繁忙,首批10000多羽小鸡苗顺利入住鸡舍,标志着这一沪滇协作重点产业项目正式投产运营。该项目的落地,是沪滇两地深化协作、精准助力巧家产业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生动实践。
产业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在沪滇协作机制引领下,巧家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发展”,投入沪滇协作资金285万元,在玉屏街道中村村建设现代化智能化雏鸡养殖示范基地。
基地内,3栋现代化的智能化雏鸡养殖棚引人注目。棚舍采用先进的H型笼架养育雏模式,并配备了全自动喂养、智能饮水、高效清粪以及核心的环境控制系统,可精准调控棚内温度、湿度和通风,为雏鸡创造最佳生长环境,显著提升育雏效率和成活率。通过沪滇协作引入东部先进的脱瘟养殖技术,项目成功实现了雏鸡本地化、规模化生产,预计全年出栏优质雏鸡50万只,年产值达450万元,有效满足本地市场需求。
项目创新采用“企业+专家+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运营模式。上海农科院家禽中心专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上海企业与本地合作社携手进行市场运作,共同带动周边及县域养殖业发展升级。这一模式直接惠及项目区周边130户农户,他们通过参与养殖、基地务工等多种方式实现稳定增收。同时,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归属中村村集体所有,村集体经济公司通过向合作经营单位收取租金,预计年收益约10万元,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为村级公益事业提供了可持续的资金来源。
此外,项目注重生态循环发展。养殖产生的粪污经专业设备处理后转化为优质农家肥,供应给周边种植户或合作社还田;种植方则提供绿色饲料原料,形成“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链条,既降低了环境污染风险,又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性,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基地周边拥有大片可扩展的松林地资源,为未来探索发展林下生态养殖、打造生态农旅融合项目预留了广阔空间,展现了沪滇协作助力巧家乡村全面振兴的持续活力与深远潜力。
中村村养殖示范基地的顺利投产,是巧家县扎实推进沪滇协作“四项行动”的务实成果。它不仅有效破解了区域雏鸡供应难题,降低了养殖风险和成本,提升了产业整体效益,更通过沪滇协作引入的先进科技和创新运营模式,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为农民稳定增收开辟了新路径。这枚沪滇协作孕育的“金蛋”,正成为开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来源:巧家融媒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