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雨桥
彭加明(古城区)
玉龙县九河乡有很多风雨桥,它们如岁月的守望者,静静伫立在河流上。
小时候,我最爱村里的那3座风雨桥。这些桥短的仅四五米,长的也不过10多米,但都别具韵味。
它们的两端砌着石墩子,中间架着木梁,桥面铺着厚厚的栗木板,两侧设有红漆长凳,顶上盖着四面出水的瓦,横梁和挂枋上题着诗词。因其顶部飞檐翘角、整体形似长廊,因此也被外乡人称为“廊桥”。它们跨越在溪流之上,宛如一只只展翅欲飞的燕子,永远保持起飞的姿势,却又稳稳地矗立在河上。
桥下的溪水清澈见底,水草在流水中轻轻摇曳,野花点缀在岸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
赤土河上的风雨桥建在陡坡之下,瀑布般的水流从高处倾泻而下,气势磅礴。行人经过时总会驻足片刻,或远眺山色,或俯观水情;劳作的人们从田野或山上归来,也要在这儿擦擦汗、洗洗脚,享受片刻的休憩;村里的老人尤其喜爱在夏日午后搬来竹椅,摇着蒲扇聚在桥上闲话家常。我常和小伙伴在桥上玩自己做的小风车,那用竹篾扎成的风车叶片在桥头的风口转得飞快,仿佛阳光也被剪成了细碎的金箔,分外耀眼夺目。

九河乡风光。
雨天,风雨桥展现出它的独特魅力。旅人行色匆匆,纷纷奔入桥内;挑夫卸下担子,静观天色变化;驮货的马匹也安静下来,仿佛知晓这里是最安全的庇护所。有了风雨桥的庇护,一切安好,正可谓“风雨不动安如山”。
记得有一次,我跟着妈妈去邻近的小阿昌村的磨坊磨面,刚到山口,雨便倾盆而下。妈妈催促我:“快点跑,前面有一座遮风桥,我们去那儿躲雨。”等我们冲进风雨桥时,早已浑身湿透。只见桥外是白茫茫的雨幕,桥内却干燥、温暖。
上游冲来的干草、碎木在桥墩前的河中旋转,而这座老桥岿然不动,将我们紧紧护在怀抱里。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桥仿佛是有生命的,它总在默默庇护需要庇护的人。
风雨桥不仅是遮风挡雨的长廊,更是茶马古道上马帮的歇脚处。小时候,我曾见过桥边还留有过往马帮搭建的野外灶台的痕迹,想必风雨桥曾是那时马锅头心中温暖的驿站,连接着绵长的起点和终点,也连接着迢遥的过去和未来,牵引着赶马人心头的希望和期盼。
故乡的风雨桥看似只是遮风避雨的所在,实则早已融入乡民的血脉。它们见证过无数的悲欢离合,也承载着无尽的家长里短。
图片由赵丽军摄。



编辑:白 浩
校对:张小秋
二审:和继贤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