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丽江】二十年旅居路 一碗过桥米线里的丽江情缘

2025-07-14 18:55:42 阅读量5755 字数1413


红河蒙自的米线香,循着段惠珍的脚步,从曲靖的小门头飘到了丽江的古城。二十载春秋流转,这位执着于美食的创业者,不仅让一碗过桥米线在异乡扎下深根,也将对丽江的眷恋熬进汤里,酿成了独属于这座古城的“新乡愁”。


段惠珍在店里熬汤。(通讯员 王晓明 摄)


起步曲靖:小店面熬出大口碑


1988年,段惠珍带着表爷爷奶奶传授的祖传秘方,在曲靖开设了第一家“云惠香过桥米线”店。“当时我们店只有100多平米,门头特别小,很不起眼。当时普通米线只卖2块钱一碗,但我的过桥米线是6块钱一套,所以刚开始生意也一般。”不过,“惨淡局面”仅持续了个把月,段惠珍便凭借零零散散的回头客推荐,迅速打开了曲靖市场。


“虽然我的过桥米线比普通米线贵,但这不影响大家吃了一次还想再吃第二次的热情,因为从那时我就坚持用味道征服食客味蕾。”段惠珍说,自己从烟丝加工转行到餐饮行业,虽说跨了界,但那份严谨与较真的工作态度不变。“80年代,我果断转行创业做了过桥米线,想用自己的手艺闯上一闯。”


次年春节,段惠珍的店便迎来了高客流,不大的店面里一座难求。直至今日,“云惠香过桥米线”已成为曲靖老牌餐饮店。作为一名红河蒙自人,玩转米线里的舌尖艺术,让段惠珍有了走南闯北的勇气。


扎根丽江:老手艺敲开新市场


时间来到2004年,段惠珍在朋友的邀约下,来到丽江旅游,被当地风土人情吸引的段惠珍有了布局分店的想法。“原本在我的计划里,没想过要把分店开这么远,但来到丽江以后,这里的环境、空气都很好,尤其是巍峨的雪山,让我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她说。


于是,次年6月,“云惠香过桥米线”分店落户丽江。然而,再次创业初期困难重重,习惯小锅米线的丽江人对新式过桥米线接受度较低。“刚开始时,来吃的还是游客多一些,因为丽江本地人更喜欢吃小锅米线,但时间久了,也逐渐收获了本地食客。”面对全新的市场环境,段惠珍坚持“汤为灵魂”的制作理念,每天凌晨两点就开始熬制选用土鸡、筒子骨搭配10余味中药材的汤底。“要经过数小时的文火慢炖,直至汤汁浓白醇厚才算是成了。”段惠珍说。


正是这份对品质的坚守,让“云惠香过桥米线”逐渐收获大批忠实食客,不少游客和本地市民成为“回头客”,甚至有人因为这口“忘不掉的丽江味道”,不远千里专程赶来学习制作技艺。


情融古城:老味道长出新牵挂


如今,“云惠香过桥米线”已成为两地美食名片,基本套餐从6元到25元的价格变迁,见证着一碗过桥米线的成长。面对市场上层出不穷的新品牌,段惠珍始终保持清醒:“现在不少商家用勾兑汤底降低成本,但我们坚持真材实料,既要保证品质,又要做到价格亲民。”她敏锐意识到宣传的重要性,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推广模式,让传统美食焕发新生机。


在经营过程中,段惠珍特别注重与当地文化的融合。丽江店内员工多为本地人,不少人在此工作超过10年。员工刘玉妹从服务员成长为技术骨干,感慨道:“在这里工作像在家一样温暖,老板总是耐心指导。”另一位纳西族员工杨晶已在此工作18年,她说:“老板待人真诚,同事团结互助,在这里工作很安心。”


从曲靖到丽江,段惠珍用一碗过桥米线架起美食桥梁。也让这位因事业与丽江结缘的“外来户”,成为了长期旅居于此的“新丽江人”。而“云惠香过桥米线”,也从异乡味变成了古城情,成了旅人惦念、居民依恋的 "新乡愁"。


fd96cb5a6861daa48be3277fbf912a9d.gif

通讯员/刘文湘 王晓明 张凯 

责编/和真羽

二审/钱 磊

终审/张卫国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