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发布 | 产业兴旅居“滇红”促长红——临沧市凤庆县“滇红第一村”

2025-07-18 08:46:19 阅读量1370 字数1555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李强总理指示要求,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的文旅发展之路,更好推动旅居业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各州(市)、省直各有关部门,深入调研、总结优选全省新涌现的立得住、叫得响、能复制、可持续的旅居实践。在去年推出八种业态50个典型案例基础上,围绕空闲农房利用型、特色产业驱动型、酒店民宿短租型、医养机构依托型、闲置房产盘活型5种发展模式,新总结梳理了50个典型案例,编写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典型案例汇编二》,供全省各地发展旅居业参阅借鉴。

特色产业驱动型

产业兴旅居“滇红”促长红

——临沧市凤庆县“滇红第一村”

一、项目概况

凤庆县“滇红第一村”位于凤山镇西北方向,地处凤庆城郊,总占地面积69平方公里。周边有滇西南最大的凤庆文庙群了、被誉为“顺宁十景”的石洞寺景区、茶马古道青龙桥、勐佑云上花海等景区景点。天猴高速穿村而过,距离凤庆中和机场仅15分钟车程,距凤庆县城10分钟车程,旅游、生活设施完备,能够满足旅居消费需求。

滇红第一村区域包括安石、红塘、水箐、上寨、落星5个行政村,23个自然村93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3205户13143人,以种茶制茶、核桃、水果和茶花等种植销售为主要经济来源。由凤庆县旅游产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开发建设,建有茶园木屋和1938招待所用于发展旅居业,配套滇红活态博物馆、茶花谷景区、科技馆、制茶体验中心、茶花谷农庄等设施。在发展旅居前,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395元。发展旅居后,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676元。

二、发展模式

作为滇红茶发源地,滇红第一村共有茶园3.2万亩、核桃4.8万亩,茶叶加工企业67个、核桃加工企业10个、种植专业合作社20个、养殖专业合作社8个,种植特色水果3500亩、茶花380多个品种3.2万株,具有发展旅居的产业资源优势。

2021年11月2日成立以国资公司控股、民营企业和村集体参股的凤庆县滇茶源文化旅游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对滇红第一村景区进行多元投入、分片建设和分区运营,确保滇红第一村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设系统推进、村庄有效管理。

滇红第一村主要面向省内、四川、广东、浙江等地热爱茶文化的人士、追求自然风光的旅行者以及希望体验乡村生活的城市居民。针对旅居客人不同需求,提供从经济实惠到高端奢华价位不等的多样化服务。经济档提供基础的茶园参观和茶品品尝;中档增加特色民宿住宿和茶文化讲解;高档服务涵盖专属茶园体验、定制的茶艺表演等。

三、主要成效

(一)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增强产业发展力。滇红第一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起联农带农机制,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通过滇红茶联盟茶叶全产业链组织化提升和龙头企业带动,对全村3.2万亩茶园统管、统购、统销,对4.8万亩核桃集中进行提质增效、病虫害防治、烘烤等技术培训,培育种植茶花品种380多个,销售茶花苗80000株。

(二)塑造滇红品牌,提升旅居吸引力。凤庆县依托第一桶滇红茶诞生之地,统筹打造了滇红第一村旅居示范项目。在统一管理运营和组织带动下,群众积极参与茶叶、核桃、林果的种植和加工销售,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收入,还为旅居业提供了优质的产品。2024年滇红第一村组织开展“十里山茶·滇红凤庆”茶花节,吸引1228名外地游客到滇红第一村景区旅居度假,实现旅居收入达652.6万元。

(三)产业助推旅居,拓宽群众增收路。通过发展旅居业和特色产业带动,茶叶种植户均收入由29841元增至49735元,核桃种植户均收入由23671元增至27616元;2896户茶花种植户年收入由4673元增至14019元,实现群众稳定就业252人,季节性务工1110人,人均务工增收3万元。

来  源: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