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丽江的青灰色屋顶渐次苏醒。上海游客李默正专注捕捉第一缕阳光给玉龙雪山“镀金”的瞬间。“第三次来追‘金色雪山’了,每一次都能拍出不同意境。”他轻声道。
屋顶和露台是“旅拍宝藏机位”
过去,来丽江的游客将镜头更多的聚焦于古城街巷,现在他们登上高处,发现雪山与人文交织的壮阔,屋顶旅拍正成为旅拍爱好者的心仪之选,也让丽江文旅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游客在白沙书局与玉龙雪山合体拍照。(丽江融媒记者 段玉菊 摄)
“以前来丽江拍照,大家很喜欢民族服饰。现在‘日照金山’‘雪山魅影’特别火,符合很多人对镜头美感想象。”白沙书局工作人员指着旅拍预约登记簿说;“暑期,来店内拍雪山美景需要提前预约。”
在雪山脚边的东文村,广州游客陈小姐正在青木岚民宿的观景露台上调整无人机角度。“广角镜头下,人物张开双臂与雪山同框,就像要拥抱整片天地,很有‘山灵人悦’的意境。”民宿主理人黄奕娟介绍,民宿的露台是拍摄“日照金山”的最佳机位,晨雾中的玉龙雪山自带纵深感,配合纳西民居的飞檐翘角,能构成空间叙事,且符合短视频传播的“15秒美学”。
当前,丽江不少民宿顺势而为,推出“旅拍+咖啡”“旅拍+住宿”等“旅拍+”套餐,意在让游客在等待最佳光线时可体验丽江慢时光。
“只有多一些用心定制,少一些流水线感,才能不断提升游客的消费体验。”白沙书局主理人张彭说,当前,旅拍已成为大众文旅消费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游客对“出片”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独特的拍摄视角和个性化服务成为吸引客源的关键。 正如游客在书局留言簿所写:“当与雪山‘合体’那一刻,我不仅带走了照片,更把在丽江的时光永远存进了记忆。”
游客在青木岚民宿的露台上以雪山为背景拍照。(丽江融媒记者 段玉菊 摄)
镜头美感与文化意境是走红密码
“日照金山”“雪山魅影”等在旅拍圈的走红,是摄影美学、文化意境与社交媒体传播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丽江古城旅拍的张智晶告诉记者,她在网上“种草”很久了,就想来这里拍一组与雪山互动的照片。
记者接着话头问:“旅拍过程中你最看重的是什么?”张智晶说:“就是‘出片’。”
“金色雪峰、深蓝天幕,视觉冲击力简直要‘跳出画面’。”“00后”旅拍达人阿紫告诉记者,她专程来丽江拍的纳西少女装扮与雪山的合影在朋友圈引发关注。
游客的成片,不仅让晨光中的玉龙雪山在各类社交平台上传播,使青灰屋顶、晨光、雪山等元素引发关注,促进文旅资源传播。还让带有丽江印记的专属记忆、文化认同等在镜头前后悄然生成。这种深度的文化认知共鸣,成为游客在丽江旅拍中最打动内心的部分。
“出游”即“出片”。沉浸式旅拍不仅是游客打卡景点的新方式,也为城市文旅提供了新的“出圈”机遇。古城旅拍店主刘斌说,好的旅拍体验不仅让景区“出片”、游客“上镜”,也让地方文旅有了更多“亮相”的机会。
游客在丽江古城阅古楼露台,以纳西民居、青灰屋顶为前景拍照打卡。(丽江融媒记者 段玉菊 )
对于游客而言,旅拍让游客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在向往的意境中,不仅满足自己对“沉浸式”的拍摄需求,还把“旅途中的我”推向更广阔的展示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深度文化共鸣吸引更多游客奔赴丽江开启诗意探索之旅,让丽江更多的“隐藏机位”“宝藏机位”被挖掘,持续强化着新视角下丽江文旅的品牌魅力。
记者/段玉菊
责编/李映芳
二审/和众学
终审/和丽星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