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丽江温润的阳光下,41 岁的波兰人孟巨石已在这里度过了八个春秋。这座被雪山、湿地与多元文化浸润的城市,早已从他最初好奇探访的远方,变成了心底最眷恋的 “第二故乡”。
孟巨石常去博物馆,观看具有丽江文化色彩的展品。(丽江融媒 记者 和宝魁 杨国辉 摄)
“当时在网上看到丽江的自然与文化如此丰富,又有朋友在这边,就决定来看看。”孟巨石的丽江之旅,始于一份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探索,他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基。而真正将他与丽江紧密联结的,正是那份对生态保护的共同执着。
孟巨石团队工作合影。(丽江融媒 记者 和宝魁 杨国辉 摄)
文海村的和涛,是孟巨石在丽江的 “好兄弟”,这位始终守护家乡绿水青山的村民,与孟巨石因生态保护项目相识,更因志同道合成了挚友。“暑假多让村里孩子参与生态保护活动”,简单的心愿里藏着两人对文海生物多样性的珍视。这些年,孟巨石和同事们扎根文海社区,携手村民开展湿地与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他们开发自然教育课程,让孩子们在山野间认识草木鸟兽;推动生态旅游,让保护成果惠及社区;印制生物多样性宣传手册,将保护意识播撒进每个村民心里。“孟老师他们让我们懂了好多知识,保护好生态的念头更重了”,和涛的话里满是认可。
在雪花村,玉龙雪山巡护员卢万江总会为孟巨石备上一桌丰盛的家常菜。“前天见着一只野生鸟……”两人经常以这样的话题展开交流。“来到丽江后认识的朋友们都很热情、友好,他们像家人一样对我很关心”。从湿地到山林,从村民到巡护员,孟巨石的生态朋友圈不断扩大,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朋友,用热情与信任,让他在异乡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
孟巨石在玉龙雪山巡护员卢万江家中吃饭。(丽江融媒 记者 和宝魁 杨国辉 摄)
丽江的魅力,不止于青山绿水,更在于流淌千年的文化底蕴。孟巨石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早已从自然延伸至人文。“丽江自古就很包容,历史上各地商人游客汇聚,现在依然如此。”在他眼中,这份跨越时空的包容,正是丽江最动人的气质。闲暇时,孟巨石最爱逛丽江的菜市场,在“烟火气”中感受 “慢生活”的真谛。一碗热凉粉、一碗土鸡米线,这些简单的本地小吃,成了他舌尖上的牵挂。在“一辈子也吃不够”的笑谈里,都是对丽江生活最朴素的热爱。
孟巨石和同事品尝本地小吃。(丽江融媒 记者 和宝魁 杨国辉 摄)
“我想待在丽江,几十年后可能还在这里退休。” 孟巨石的话语里没有豪言,却满是笃定。从初到时的好奇探访,到如今扎根深耕,他在丽江的八年,是与青山同行、与文化对话,更是被温暖包裹的八年。
孟巨石带领孩子到山里参与生态保护活动。(丽江融媒 记者 和宝魁 杨国辉 摄)
在丽江,他与村民共护一片湿地,让生物多样性在守护中延续;他与友人共话一段历史,让茶马古道的包容在当下传承;他在烟火人间里找到归属感,让异乡成了心灵的故乡。正如孟巨石所说:“丽江的美丽、独特与友好,让它成为值得永久居留的家园。”这份跨越国界的情缘,在雪山脚下、湿地之畔,正续写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最温暖的篇章。
记者/吕坤钊
责编/李映芳
二审/和众学
终审/和丽星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