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大暑

2025-07-27 17:18:05 阅读量10085 字数1325


大  暑


葛亚夫(安徽省)


太阳渐高,像高高在上的暴君,喷射着滚滚热浪。


玉米如婢女般低眉垂首,小心翼翼地把叶片卷成筒状——宛如碧玉做成的洞箫,吹奏着只有父母和根系才听得懂的“避暑谣”。


父亲顶着草帽从玉米地里钻出来,汗珠顺着他的脖颈滚落,背心紧贴皮肤,破洞口冒着汗水,整个人成了蜕到一半的蝉蜕。


父亲抹了一把脸,把汗珠往地上一甩,说:“玉米‘精’着呢,知道卷起叶子保命。”


玉米叶卷起的弧度和父亲弯下的脊背是同一个二次函数。玉米叶翻至银白的背面,微微倾斜,把自己拧成一股绳,而父亲把身子弯成一张拉满的弓。两者都用最省力的姿势对抗热毒的日头——一个锁住水分,一个锁住力气。


父亲用干裂的拇指丈量玉米片的卷曲程度,像一位老中医在为患者号脉。他说,玉米叶子的东侧比西侧多卷半寸,这是给西去的烈日预留的一席阴凉地。


棉花撑着绿油油的伞盖,母亲顶着湿漉漉的毛巾陪伴它们。母亲与棉花像发小,也像闺蜜,两者之间有说不完的悄悄话、道不尽的小秘密。


一片片棉叶摊平、展开,缝合成一顶帐篷。帐篷下是棉花的育儿所,棉桃躲在绿荫里,肚里的云朵日益膨大。母亲弯着腰,她的汗毛孔和棉叶的气孔形成对流。她要赶着日头摘“油条”——棉枝抽出的光杆枝丫,这些枝丫光抢养分不结果。


母亲的后背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还洇出盐花,手指却被棉桃上的露水润亮。棉花懂得把苦楚藏在柔软里,母亲也是。


夏日湿地。


日上三竿,棉叶开始翻面——用灰白的叶背朝天,细小的绒毛宛若鳞甲引开灼烫的风。母亲不时拉下头上的毛巾擦汗。她说,棉花最懂“苦夏”,晒得越狠,吐出的云絮越白。棉叶丛里,那些泛着胶原蛋白一样光泽的棉桃,就像母亲年轻时刚用井水洗过的脸。


母亲坐在垄沟里歇息。她的眼里只有棉桃,不会看见整片棉田都在模仿她的呼吸节奏——上午收拢,午后舒展,傍晚完全打开。


阳光下的大豆睡眼惺忪。3片小叶合拢成伞,它们在伞下打盹。


母亲在案板上滚豆种时,总爱说“醒种如醒人”。她把豆子浸在井水里,自己坐在滚烫的井台上。粗布口袋沉在井底,她那晒得发红的脚踝泡在井沿边的水洼里。豆子在水下做梦,她在水上打瞌睡。


父亲摘下草帽来回扇风:“这些豆叶的算盘打得真响,还会‘借阴力’,夜里张开来接露水,白天合起来攒荫凉。”父亲的作息时间与大豆同步:天未亮就往地里钻,日头毒时就躲在庄稼的绿荫下乘凉。


父母坐在地头休息。豆叶微微倾斜,像撑着膝盖喘气的农人。


黄昏的菜园热闹起来。母亲边摘豆角边说:“它们打卷了就得浇水,跟伺候月子一样。”花叶间不时飞来蝴蝶、蜜蜂、蜻蜓。这些空中的花匠正忙一边采蜜、一边授粉,翅膀扇动的频率刚好抵消了热浪。


月华如水。玉米须翻动《齐民要术》,豆荚背诵《氾胜之书》,棉桃誊抄《陈旉农书》,蔬菜默写《农政全书》。


此时,村庄成了扎根的庄稼。庄稼人的睡姿也趋同于庄稼,连梦境都染着茄子的紫与棉花的白。不知是人在模仿庄稼,还是庄稼参透了人的活法。蝉蜕般褪去的暑气里,千万年来关于生存的智慧,在叶脉与皱纹的呼吸间悄然流转。


萤火虫忽明忽暗,恍惚间,我看到庄稼在泥土里扎根,根须是父母皲裂的脚掌;我看见父母在田垄间行走,身后跟着一排排青青的庄稼。


图片由周侃摄。





编辑:白   浩

校对:张小秋

二审:和继贤

终审:郭俊燕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