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铸魂,从盈江少年到军营硬汉。1990年的春天,17岁的何学斌背起行囊,在同龄人还依偎父母、漫步校园的年纪,他毅然踏上了应征入伍的路,成为成都军区原高炮某旅通信连军械兵。穿上军装那天,肩膀突然就沉了——那是保家卫国的分量。多年后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他眼里仍闪着光。
三年军旅生涯,训练场上的汗水浸透了军装,任务中的坚守磨硬了脊梁。他把“责任”二字刻进骨髓,把“荣誉”二字扛在肩章。1992年12月,当他带着优秀士兵的嘉奖光荣退伍时,青春早已褪去稚气,变成了能扛事的铁骨。

人生转角:从下岗工人到物业先锋
退伍后的何学斌被分配到盈江县原平原粮管所,安稳的日子一过就是12年。2004年,一场改制让他成了下岗工人,生活的齿轮突然转向陌生的轨道。他蹬着自行车跑遍县城做酒水推销,也曾穿着保安服在工厂门口站过岗,那会儿不怕苦,就怕丢了军人的那股劲。
2012年,他与物业服务行业不期而遇。最初挂靠总公司成立盈江分公司时,他带着仅有的8名员工,把军营里的精准守时搬到了小区:业主家的水管漏了,他带着工具跑在最前面;深夜的巡逻路线,他手绘成图标上重点。“专业、专心、诚心、诚信”这八个字写在他的工作笔记首页,更成了团队的行动指南。
2015年6月8日,德宏景弘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在阳光下揭牌,何学斌站在门前敬了个标准军礼——这是他给自己的新阵地。

服务为桥:小区里的暖心管家
走进何学斌服务的小区,老人们总爱念叨:“我们物业的管家小何比较贴心。每年重阳节,他会带着物业团队搭起舞台,让我们老年人唱红歌、讲故事,欢快地跳起舞,热腾腾的重阳糕刚出锅就送到我们手里。”六一儿童节,他策划了爱国知识抢答赛、体力及空间感知游戏,活动中孩子们积极主动举着小手喊“我知道”,答对时领到红色书刊,爱不释手当场就认真翻阅起来,游戏环节孩子们就像春天绽放的花朵一样生机勃勃、光彩夺目。
“当过兵的人,见不得人孤单。”他常说。有位独居老人行动不便,他便让员工经常入户看望老人,有需要帮助的尽力帮助,有业主说:“景弘物业不是来收物业费的,是来给我们过日子添暖的。”

实业兴邦:从一家公司到一串足迹
在公司的文化墙上,写满了公司的发展历程和团队活动记录的一张张美照:2016年,景弘物业成为德宏州唯一升规纳限的物业企业;2018年,景弘物业拿到了劳务派遣经营许可,为更多人搭起就业桥;2019年梁河分公司成立,2022年瑞丽分公司揭牌,红色的景弘旗帜插遍滇西边境。
最让他骄傲的,是2022年公司党支部成立那天,他作为入党发展对象,在党旗下宣誓时声音发颤。当年在部队没机会入党,现在在企业里圆了梦。如今,公司16名在职退役军人组成先锋队,疫情时守卡点、暴风暴雨后清淤泥,清理吹断的树枝,永远冲在最前面。
2023年,6个服务小区获评德宏州绿美社区;2024年,公司成为盈江县“双拥”共建合作单位;2025年,他担任德宏老龄健康产业协会副会长,带着团队走进养老院、社区活动中心,把物业服务延伸到老龄事业的新战场。

大爱无疆:1080份工作与无数温暖瞬间
“我下过岗,知道没活儿干的难。”创办公司十余年来,何学斌心里有本民生账:累计解决1080人就业。其中90名退役军人在这里找到新岗位,16人至今在职;5名残疾员工成了技术骨干,4户贫困户摘了穷帽,6对夫妻在这里安了家。
社会责任的清单更长:看望15位孤寡老人时,他和老人亲切交谈了解老人日常起居时的照片被员工偷偷拍下;资助山区学生6000元,困难退役老兵、烈士遗属5000元,捐赠孤儿院8000元,资助贫困初中学生一名每年5000元直至大学毕业,资助大病困难员工4万余元,疫情期间60余万元防控物资、2万余元助边捐赠,还有小区卡点值守的身影,成了边境线上的暖心屏障。“这些数字不值一提。”他摆摆手,但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盼头。

老兵不老:从军营到社区的初心长跑
如今52岁的何学斌,鬓角有了白发,却仍保持着军人的习惯:每天到小区巡查,脚步比年轻员工还快;开会时会喊稍息立正,布置工作就像在下达作战命令。
当被问起未来,他说:“下一步要让小区更多老人住得舒心、玩得开心。”每年重阳节,他带着团队在小区组织老年娱乐活动,七、八十岁的老人玩套圈时笑得像孩子,那一刻,他觉得所有的奔赴都值了。

从17岁的新兵到52岁的企业家,何学斌的人生轨迹里,始终藏着军人的底色:守时、担当、爱较真,更爱这片土地上的人。他常对员工说:“物业人守的不是小区大门,是千家万户的日子;老兵扛的不是钢枪,是心里那杆永不倒的旗。”这杆旗,他扛了35年,还将继续扛下去。
记者:殷洪保 杨林柱
供稿:盈江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