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江力量丨杨世鹏:从军转岗守护生态绿​

2025-08-07 15:02:50 阅读量1217 字数1610

苍茫林海间,一抹亮橙色身影在绿意中坚定前行。这是退伍军人、勐弄乡干部杨世鹏带领护林员巡护的日常。褪去戎装换林装,他把军营里的忠诚担当,化作守护绿水青山的执着坚守,用脚步丈量林海责任,以行动诠释“生态卫士”的初心。

从“门外汉”到“林区通”:淬火成钢的蜕变

2008年入伍的杨世鹏,曾是为战鹰护航12年的油料化验员,8次获评优秀士兵、1次荣立三等功。2020年转业到勐弄乡林业岗位时,面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全新领域,他从零学起:白天跟着老护林员钻进密林,记录珍稀物种习性;夜晚研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德宏州珍稀濒危保护物种宣传图册》,笔记写满两大本。为弄清政策细节,他多次跑到县林业和草原局向专家请教;发现黑冠猕猴活动轨迹,连夜联系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学习红外相机布设技术。

“春季造林、夏季监测、秋冬防火,全年抓生态修复。”同事眼中的杨世鹏像台“永动机”,巡山路上总带着笔记本,遇着不懂的就追着护林员问。短短一年,他成了同事口中的“活字典”,能准确辨认辖区内20余种重点保护动植物,对管护条例倒背如流。“只要肯钻,就没有学不会的事。”这份军人底色里的韧劲,让他从林业新兵蜕变为可靠的“看山人”。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林下生金的实践

勐弄乡20595公顷林地、77.83%的森林覆盖率,藏着生态优势。杨世鹏走遍3个行政村,摸清草果、云南方竹等林下资源潜力,推动“产业奖补+技术赋能”双轮模式。

在政策激励上,他严格落实“先建后补”机制:连片新植草果每亩补助400元,老园改造同标准补贴。勐典村栋生金借此将种植面积从5亩扩至18亩,年收入从2万元增至8万元,成了村里的示范户。如今全乡草果种植达2.5万亩,年产5400吨,产值突破4320万元。

提质增效上,他主导“三改”革新:引进“德草系列”优质品种,将每亩种植密度从200株优化至400株,推广绿色种植技术。通过10个标准化示范基地,带动5000亩老园改造,亩产提升30%以上。15批次技术培训覆盖农户1万人次,勐弄村栋枝恶感慨:“过去靠经验,现在专家手把手教,管理起来心里有底。”

为让政策落地,他总结出“四个一”机制:每月走访跟踪进度、每季培训提升技能、每年验收兑现奖补、全程指导解决难题。草果采收季,村民务工日均收入150元,实现“家门口就业”;900亩刺竹种植兼顾生态保护与增收,2025年动工的烘烤厂更将推动产业链升级。“既要生态账,也要经济账。”杨世鹏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了群众的“绿色银行”。

从粗放管护到精细治理:守林护绿的创新

针对护林员“一人管全山、责任难落地”的痛点,杨世鹏将全乡林地划分为93个网格,实行“定人、定责、定区域、定频次”管理。清晰的权责清单让护林员知道“守哪片山、做什么事”,管护效率大幅提升,实施以来全乡实现森林火灾、林区事故“双零”记录。

防火季是杨世鹏最忙的时候。他组织护林员创作方言山歌宣传防火知识,在进山要道设卡检查火源,开展50场灭火技能培训。“看烟色辨火势,上山火危险、下山火可控,隔离带是关键。”这些从实践中总结的经验,让“火种不进山,青山万年长”的理念深入民心。5年来,3000份防火通知书入户,150余次隐患排查,筑牢了林海防火墙。

林权纠纷调解考验智慧。一次,两户村民为10亩林地争执不休,杨世鹏冒雨踏勘,用林业影像图还原边界;蹲在村口用方言唠家常疏导情绪;再结合相关法律政策,提出“三七分成(一人管护、两家收益)”方案,最终化解矛盾。5年间,他调处纠纷20起,无一反复,靠的正是“用证据说话、用乡音传情”的耐心与担当。

从迷彩绿到生态绿,杨世鹏把军营里的冲锋姿态,定格在守护林海的征程上。那本翻烂的笔记、那片丰产的草果园、那些化解纠纷后群众的笑脸,都是他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军人守护国土,林业人守护家园。阵地变了,冲锋的姿态永远不变!”这是他的誓言,也是盈江大地上生态守护者的共同担当。

来源:美丽盈江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