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石桥到新华街到玉缘桥再到北门社区东岳巷12号,“流云理发店”的招牌在丽江挂了30多年。店主罗丽红总说,“流云”二字藏着她的初心——像流动的云一样,让每个走进店里的人绽放独特光彩。而这份对“美”的理解,后来更是从发丝延伸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流云理发店店主、暖心志愿团队发起人罗丽红。(丽江融媒记者 和琼 摄)

1989年,带着对家乡的热爱,罗丽红在古城扎根。街坊邻里认可她,不只因为手艺扎实、收费公道,更因为她的真诚。1997年,在给一名军人理发时,了解到他们大半个月才能进一次城来理发。这让罗丽红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她的父亲也曾是军人,她能理解军人坚守的不易。于是便主动提出为官兵义剪的想法,每当看着官兵们剪发后爽朗的笑脸,听到一句句由衷的感谢,罗丽红尝到了“被需要”的甜——“比赚多少钱都值”。就是这份“甜”,让她手中的剪刀多了份使命,从此便踏上了义剪的路。

暖心志愿团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供图)
从刚开始带着徒弟、亲友,到组建“暖心志愿团队”,一晃眼就是29年。有人不理解,她就翻出义剪时的照片,讲述那些在敬老院、山区学校里的动人故事;遇到人手不够、天气不好等情况,她会积极协调。29年间,“暖心志愿团队”的足迹遍布古城区、玉龙县、永胜县的敬老院、医疗机构、山区学校等,累计服务上万人次。
让罗丽红记忆犹新的是:在一次义剪时,她给患有小儿麻痹的孩子剪完发后,递过几颗糖给孩子,转身时却看见孩子颤抖着手臂又把糖送往她手里。那一刻,罗丽红感受到孩子的眼中诉说着不尽的感激。原来善意不需要说话,罗丽红更确信,剪刀剪去的不只是头发,更”剪“去了隔阂与孤单。
公益的路上,丈夫化身专职司机,儿子扛起清扫工具,理发店成了“公益充电站”——独居老人握着她的手唠家常的温暖,残障者信任的眼神,都化作罗丽红前行的动力。

暖心志愿团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供图)
罗丽红为老人理发。(丽江融媒记者 赵庆祖 摄)
如今,暖心志愿团队计划将服务对象延伸至流浪群体。罗丽红在社交媒体平台注册了账号,用镜头记录着剪刀下的笑脸。29个春秋,善意循环不停。一把剪刀的温度,终将汇成最长绵的暖流。

编辑/和琼
责编/杨四见
终审/杨国钧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