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空育种的科技突破到餐桌飘香的美味佳肴,从田间地头的寻常作物到浸润文化的特色符号。富源县以AI+、科创+、绿色+、特色+、文创+“五项行动”为抓手,推动小魔芋完成了从“土疙瘩”到“金蛋蛋”的华丽蜕变,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种子是产业发展的“芯片”。富源县以科研为支撑牢牢掌握种子自主权。借助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定点帮扶契机,成功实施魔芋太空搭载育种项目,收回31个太空种芋,通过航天育种技术有效破解魔芋种性退化、病害严重等难题。同时,持续推进多品混合培育,累计引进13个新品种,杂交育种1万多粒,建成5万余亩魔芋良种繁育基地,成功选育“富魔1号”“金地1号”并在全国推广,构建起从种质资源收集整理到太空育种、杂交育种、组培快繁的完整良种繁育体系,为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富源县还积极与云南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聚焦魔芋产业关键技术瓶颈,强化联合攻关与成果转化,在多方协同发力下,全县已建成精深加工生产线40余条,年加工精粉超5000吨,开发出魔芋食品、保健品等系列产品30余种,年均产值达11.6亿元,产业规模与效益持续攀升。通过科创赋能,筑牢了魔芋产业“芯”优势。
“多亏了富源县魔芋产业科技特派团的精准帮扶,公司完成了加工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改造,鲜魔芋年加工量从1.1万吨提升至1.6万吨,新增魔芋粉产量580吨。更重要的是,在专家团队指导下,我们成功研发出高品质魔芋胶新产品,填补了本地相关领域的空白,市场竞争力一下子提上来了。”富源县富村镇佳芋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丽艳高兴地向记者介绍道。
为了保证魔芋种植品质,富源县坚守绿色发展底线,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在魔芋种植环节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从源头上保障魔芋品质与安全;加工环节聚焦节能减排,推行清洁生产模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让魔芋产业在绿色发展轨道上稳步前行,既守护了绿水青山,又让“绿色”成为产品最亮眼的竞争力。
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富源县深耕特色魔芋种植与加工。玉米间作魔芋栽培技术的推广,实现了“粮经双收”。既筑牢粮食安全防线,又让农民腰包更鼓,形成极具富源特色的粮经复合种植模式,拓宽了产业增值空间。通过深挖魔芋健康功效,开发魔芋膳食纤维及相关胶囊产业技术,培育出白金芋宝、麒麟牌魔芋膳食纤维等10余个自主品牌,精准对接不同消费需求,持续提升了产业市场竞争力。
有了好的产品,还要有叫得响的品牌,形成市场认可的IP。陈丽艳告诉记者,2017年,公司申请并获得“小魔女”动漫标识的知识产权,一方面是考虑到魔芋产品的消费主力是年轻人,他们对动漫元素接受度高。另一方面,魔芋本身具有独特的功效,恰似神奇魔力,与“小魔女”的形象特质相契合。这一标识帮助产品在市场中快速脱颖而出,成功塑造了活泼亲和的品牌形象。
“接下来,公司将围绕“小魔女”这一核心标识开发更多创新产品,比如以动漫形象为灵感设计造型独特的魔芋糕点,推出融入魔芋成分,关联‘小魔女’故事的功能性食品,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陈丽艳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信心十足。
除了“小魔女”IP外,目前“富源魔芋”的品牌价值持续攀升,已拥有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国驰名商标等70余个产品商标。在此基础上,富源县深挖产业的品牌与文化价值,规划建设魔芋特色小镇、魔芋产品一条街,推广“魔芋宴”“魔芋全席”等特色菜品;开展“科技·魔芋”有奖征文、“高原印象·画说魔芋”美术作品展等活动;持续打造“小魔女”动漫标识等知识产权,推动魔芋产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逐步实现从“卖产品”到体验消费、文化浸润的转变,激活魔芋产业文化基因。
如今,富源魔芋以种业为根基、科创为引擎,通过绿色发展,凭借特色优势,文创赋能,正书写着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曲靖融媒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