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师群体以专业素养践行救死扶伤的使命,以赤诚之心履行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的誓言,始终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守护者。值此8月19日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向这群用生命守护生命的医者致以崇高敬意,一同探寻他们白衣之下那份对职业的忠诚与担当。
8月19日中国医师节,丽江市人民医院心胸血管外科医师丁闰秋走进FM97.7丽江旅游交通广播直播间。(丽江融媒记者 徐蕾摄)
丽江市人民医院心胸血管外科医生丁闰秋的从医初心,带着几分现实考量——报考当年医生职业可观的就业率,是实实在在的吸引力。但当白大褂真正披在肩上,见习时看着患者因病痛蹙眉,实习中亲手参与救治让生命重焕生机,那份帮助他人解除疾苦的成就感,如春雨般浸润心田,让他真正爱上了这份职业。
初入临床,丁闰秋遇到的最大挑战并非书本上的疑难病例,而是医患间那层无形的隔阂。“患者一眼就能看出你是新手,同样的病情解释,从主任口中说出来是定心丸,从我嘴里讲就打了折扣。” 他坦言。为攻克这道难关,他成了科室里最“爱观察”的人:前辈与患者沟通时,他默默记下那些通俗易懂的比喻;遇到情绪激动的家属,他留心学习如何用沉稳语气化解焦虑。在外科诊室,他常备着纸笔,对着解剖图给患者逐点讲解,“您看这里像树枝分叉,病变就出在这个小分支上。”“手术会从这里进入,就像疏通堵塞的水管。”一笔一划间,不仅让患者看懂了病情,更感受到了他的真诚,渐渐地,信任的桥梁悄然搭建起来。
工作中的丁闰秋医生。(供图)
外科医生的成长,总与手术台紧密相连。丁闰秋的“手术起点”和许多同行一样,是一台阑尾切除术。规培时的第一台主刀手术,他前一晚翻解剖书到深夜,手术视频反复看了不下十遍,手心的汗浸湿了无菌手套。当手术顺利结束,带教老师一句“做得不错”,让他尝到了进步的甘甜。而独立值班后那台耗时3小时的阑尾手术,更成了深刻的“成长课”。患者以上腹疼痛就诊,腹腔镜探查才发现高位阑尾已穿孔,脓肿包裹如一团乱麻,加上20多的血糖值像颗定时炸弹,考验着他的综合判断力。从术前纠正酸中毒、调控血糖,到术中小心翼翼剥离脓肿,再到术后精准抗感染,每一步都如履薄冰。这场硬仗打完,他不仅精进了技术,更懂得了外科医生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后来进修心脏大血管外科,丁闰秋仿佛又成了“新人”。第一次站上心外科手术台,连吸引器的型号都分不清,手心直冒冷汗。但他凭着一股韧劲,从熟悉器械开始,跟着导师观摩每一台手术,术后对着手术录像复盘,一点点啃下这块“硬骨头”。如今再回首,那些从生疏到熟练的日夜,都成了成长的印记。
丁闰秋和心胸血管外科医生团队为患者手术中。(供图)
在丁闰秋看来,医疗技术的迭代是医者的幸运。就像科室接诊的主动脉夹层B型患者,过去开胸手术风险高,如今微创介入就能解决,国产化支架更让费用大幅降低,“技术进步不仅救了命,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人工智能和网络流媒体的发展,让患者能提前了解病情,也倒逼医生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医患沟通更顺畅了,诊疗过程也更透明。”
作为年轻一代医师,丁闰秋常说:“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时代,但前提是敬畏生命、持续学习。”他坚信,技术和人文关怀并重,才能成为值得信赖的医者。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他想对自己和同行道一声:“谢谢大家,愿我们不负使命,继续前行。”

编辑/徐蕾
责编/李婧
终审/张卫国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