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钟若潮:青松守望赤子魂

2025-08-31 11:01:50 阅读量4093 字数1337


这是钟若潮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秋日,在广东省东莞市黄江镇的马山脚下,龙见田村的农户在田间奔忙、烧柴煮饭,一片祥和宁静的人间烟火。


80多年前,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正是在此地与日军展开激战。时任东江纵队第三大队独立中队政委的钟若潮,率领部队坚守阵地,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马山脚下的黄江梅塘烈士公园,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纪念碑上的浮雕镌刻着革命先辈们舍生忘死、奋勇杀敌的身影。


钟若潮,原名钟计廷,出生在广东省梅县的一户贫农家庭,1926年前往暹罗(泰国)谋生。其间,他逐步接触了暹罗进步思想,于1936年加入暹罗共产党。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不少爱国侨胞回国参与抗战。1938年,钟若潮回到香港,同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取得联系,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1939年春,钟若潮参加了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他深入群众,组织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办起3所农民夜校,并以此为阵地,大力宣传抗日救国思想。1941年,钟若潮开始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增从番独立大队任中队指导员。他对自身严格要求,对群众关心备至,经常勉励身边的同志为共产主义奋斗。


这是8月8日在广东省东莞市拍摄的黄江梅塘烈士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新华社记者 洪泽华 摄


1943年7月,游击队决定拔除驻在篁村的伪军。战前,战士们利用伪军煮饭的机会,把柴草挑到伪军驻地,深入敌营进行侦察。晚上,钟若潮率领突击排冲进敌营,在武器装备不足的情况下,创造了我无一伤亡、全歼敌人一个连的战例。


1943年12月2日,东江纵队正式成立。次年,东纵第三大队成立了独立中队,钟若潮担任该队政委。


1944年5月,东江纵队集中在梅塘整训,领导机关和司令部驻扎在马山脚下的龙见田村、田心村。5月8日拂晓,日军和伪军出动了配有炮兵和骑兵的部队400余人,秘密奔袭我东纵领导机关驻地,妄图一举歼灭。东纵指挥员发现敌军动向,立即指挥部队迎战。


争夺马山高地、占据周边几个村落的制高点,成为此次战斗的关键。钟若潮带着队伍率先冲上马山,利用有利地形击退了敌人。山下的日军见状,集中火力展开狂轰滥炸,大小树木纷纷折断。独立中队第一小队的战士们坚守阵地、浴血奋战,不幸的是,钟若潮在激战中被弹片击中,英勇牺牲,年仅33岁。


这是8月8日在广东省东莞市拍摄的黄江梅塘烈士公园。新华社记者 洪泽华 摄


战斗一直打到下午5时许,日军遭受重大损失,在炮火的掩护中灰溜溜地撤出阵地。这是东江纵队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斗,我军毙伤敌军近百人,成功掩护了东纵领导机关的安全。


血战过后,被炮火摧残的马山焦土遍地。新中国成立后,梅塘人民在昔日光秃秃的马山上栽上青松,以表达对烈士们的无限崇敬和怀念,爱国华侨钟若潮的事迹也被当地百姓深深铭记。2015年8月,钟若潮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如今的马山在当地群众的辛勤耕耘和保护下,更显得郁郁葱葱。“梅塘周边的纪念园、战斗遗址,见证着以钟若潮为代表的爱国儿女的赤子之情,这既是对抗战精神的传承,更是对后人的警示和激励,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东莞市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会长陈小梅说。

(新华社记者  洪泽华)


fd96cb5a6861daa48be3277fbf912a9d.gif

来源/新华社

责编/李映芳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