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云南,一首写在大地上的诗。
当旅行被重新定义,云南不再是“景点打卡地”,而是让390万人“住进生活”的旅居天堂。人们踏遍三迤大地,在雪山脚下种下理想;推开傣家竹楼,澜沧江晚风吹来创作灵感;荡开一壶普洱,像是喝下整片原始森林的故事…… 在这里,旅居者不仅找到了诗和远方,更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归属。这里的每一片云都裹着山歌的悠扬,每一缕风都藏着茶咖的醇香,这里的一切都在诠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云南网将从历史纵深、民族文化、地理奇观、生态密码、气候诗学等多个维度,解码旅居云南现象的深层逻辑,探寻其跨越时空的共鸣点,聊聊旅居云南的独特魅力、发展故事、未来前景。
云南十八怪,鲜花“论斤卖”。倘若你来过昆明斗南花卉市场,便会知道这样形容有多么贴切。刚过去的七夕,这里人声鼎沸,LED灯海下涌动着一片芬芳的银河,花农和鲜花商户争先恐后拉着小推车入场,带货的鲜花电商主播们大声吆喝着商品,市场电子大屏上实时跳动着交易数据,冷链车一辆接一辆发动,手捧鲜花的市民、游客边走边买,络绎不绝。
斗南花卉市场。张成 摄
据统计,此次七夕,花拍中心KIFA鲜切花价格指数最高达323点,较节前上涨约60%;大类综合均价为1.07元/枝,最高单日均价达1.56元/枝,成交率保持在98%。凯瑟琳、可爱瓷、双鱼座、甜蜜曼塔、高原红等多个品种受到市场热捧,其中,最高单枝玫瑰价格达到18.85元。作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斗南花市上市交易的鲜切花种类有117个大类,总计超过1600个品种,日均交易量近3000万枝。
购买商在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竞拍鲜花。新华社记者 浦超 摄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云南时,写下《滇中花木记》赞叹“滇中花木皆奇”,可算是云南花木最早的代言人。380年后,若徐霞客再次来到云南,步入斗南花卉市场,看到玫瑰、绣球、郁金香、牡丹等组成一片浩瀚的花海,想必定会在游记中再添一句“莫辜负一束鲜切花”。云南不辜负一朵鲜花,把它融进生活日常,写成浪漫诗意。在这里,浪漫可以量化,烟火也能升维。
三轮车上的浪漫,舌尖上的烟火
三轮车吱呀一声,整条巷子便开了花。在云南,买花不必择日而行,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三轮车花摊成为了最独特的风景,20元一公斤的满天星被游客捧成“银河”,10元一大把的玫瑰插在啤酒瓶里也能开成小型春天。夜幕四合,下班路过的人们停下脚步,精心挑选,买一束带回家消除一天的疲倦,这样的画面日复一日,平淡而动人。曾有游客来到云南,对三轮车拉着鲜花卖表示新奇,一问价格更大吃一惊,没想到10多块钱就能把浪漫捧在手里。
云南独特的鲜花文化,源自于“植物王国”的自然禀赋,也离不开一代代云南人对花卉的热爱。据《云南通志》记载,早在唐宋时期,滇中地区就有“以花为饰”的习俗。今天的云南,不仅延续着爱花的传统,更将鲜花融入了饮食文化。数据显示,云南可食用花卉多达300余种,形成了独特的花馔文化。从玫瑰鲜花饼到菊花过桥米线,从金雀花炒蛋到芭蕉花炖鸡,云南人真正实现了“花为食”的生活理想,而每年云南大学的“玫瑰花宴”更是引得无数人奔赴。对于云南人来说,春天是食花的最佳时节,各种野菜集体上市,很多可以食用的鲜花也会被归在野菜一类。马桑花、棠梨花、芭蕉花、风藤草花、炮仗花、葚花、攀枝花、金雀花等应有尽有,这个季节的云南就是食客的天堂,民谚 “云南十八怪”其中一怪“鲜花当蔬菜”当是指此。
在云南,鲜花从不是特殊日子的点缀,而是日常生活的本身;在云南,鲜花也不只是观赏,还能吃进胃里,长成浪漫松弛的云南人体质。
旅居云南,把一整年的花期写进日历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若把旅居云南写成一本手账,最先填满的一定是花。沿着时间的轨迹在云南赏花,真有一种“四时鲜花开不败”的感觉。
昆明市蓝花楹。崔永江 摄
二月住进曲靖罗平,推开木窗就是万亩油菜花海,早晨的雾气像给金色泼了一层牛奶;三月搬去大理,才下苍山就撞见古城墙根的樱花雨,把落瓣扫进陶罐,晚上泡一壶樱花酿;四月到腾冲,高黎贡山的千年杜鹃把整座山头染成晚霞,将折下来的粉团插在床头,梦都是香的;五月在昆明,或乘坐蓝花楹专线拍张合照,又或者在盘龙江畔赏花喝茶,置身于紫色的花海中,怡然自得;七月雨季,香格里拉草原的绿绒蒿刚冒头,雨后空气里混着松针的清香,徒步回来身上都是蓝色花粉;冬季,再回到昆明,枫香大道红枫似火,云南大学东陆校区银杏金黄,虽不是花,胜似花。龙泉路上一朵朵梅花绽放枝头,吸引无数人“龙泉探梅”,继续往北,黑龙潭就是梅花仙子的寓所。云南的花期,没有淡季,只有下一站在哪里开花。旅居云南,就是把一整年的花期写进日历。
在鲜花之旅中,体验云南日常的烟火浪漫,更能看到支撑百万花农的生计、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云南实践。
一朵鲜花背后的百万生计
今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考察调研,当地村民告诉总书记,在这里工作,一个月收入4000多元,旺季可达7000多元,“种花这个工作干得特别开心”。总书记高兴地说:“你们这个事业搞得很兴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祝你们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云南的鲜花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支撑着百万花农的生计,是甜蜜生活的体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产业富一方民,从花农们鼓起来的腰包到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支撑,鲜花已经成为云南最硬核的浪漫。
普洱墨江数字花卉产业园内,技术人员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控制整片花卉产业,做到控温控湿、精准灌溉,花卉生长周期缩短,能做到一年采收3至4季,大大提高了产量;晋宁现代花卉产业园总占地面积超5000 亩,已实现花卉生产的机械化、数字化和标准化,形成集花卉科技研发、种苗选育、绿色高效种植示范、花旅融合发展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年产量达1 亿枝,年产值1.5亿元。数字化技术正在重塑传统鲜花产业,推动鲜花经济全产业链发展。
一粒种子到一朵花,云南花卉真正的护城河,是种业。如今,云南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花卉种苗繁育中心,花卉种苗(种球)生产面积达6600亩,鲜切花种苗自给率达80%。全球约1/3的观赏类花卉种质资源来源于云南,截至2024年底,云南全省申请新品种1100余个,获得国家授权800余个,品种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一。如,切花月季推广“赤子之心”“梦幻芭比”“红船”等代表性品种100个,“赤子之心”成为杭州亚运颁奖用花。
看一眼到沉浸式体验,谁都走不出云南的花花世界。昆明——厦门的赏花专列,是全国首趟跨省赏花专列,也是一路生花的移动文旅客厅,玫瑰拿铁、茉莉慕斯等花主题餐食,列车员沿途讲解花卉知识并带领乘客做永生花手作,乘客目之所及皆是云南“鲜花+”;楚雄彝人古镇1.2万平的鲜花会客厅和五大主题花园,昆明蓝花楹主题公园,让鲜花成为当地最闪亮的文旅IP,游客尽情体验云南鲜花的魅力。云南把“看花”升级为“吃花、玩花、买花、学花”,让鲜花真正成为可带走、可回味、可分享的体验经济。从“聊赠一枝花”到千亿市场,从“卖花郎”到“花卉强省”的目标,云南正以鲜花为媒,将浪漫演绎到极致,推动产业融合百花齐放。
中国式现代化,可以是高铁飞驰,也可以是花瓣落地;可以是芯片突围,也可以是花香穿巷。当全国每10枝鲜花有7枝来自云南时,最柔软的花朵已经长出最坚硬的产业脊梁。
来源:云南网
策划:浦美玲
统筹:李榆林 姬祥虎 许芸翡
撰文:许芸翡
编辑:张晓晖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