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南方友人在云南弥勒跳起“最炫民族风”

2025-09-10 09:41:33 阅读量1252 字数962

9月7日至8日,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部分嘉宾前往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参访。从太平湖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的篝火,到可邑小镇非遗传习点的院坝,来自全球南方多个国家的宾朋与弥勒市的各族居民一起,随着云南民族音乐起舞,共同跃动在欢快的节奏中,手挽手传递着国际情谊。

嘉宾探访可邑小镇(9月8日摄)。新华网发(杨桢宇 摄)

篝火升起,彝族三弦的奏响欢快的节奏,夜幕下的太平湖畔,气氛也随之热烈。9月7日,来自古巴、肯尼亚、乌拉圭等全球南方国家的嘉宾,与当地的彝族青年在民族传统音乐的节拍里欢乐打跳。“这里的音乐很好听,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北京交通大学肯尼亚留学生贾姆利克·姆万吉·卡里乌说。

嘉宾与彝族青年共跳彝族三弦舞(9月8日摄)。新华网发(杨桢宇 摄)

9月8日,嘉宾们来到弥勒市可邑小镇景区,在阿细跳月传习点深入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三弦舞——阿细跳月。据介绍,彝族三弦舞是彝族人民代代相传的一种民间舞蹈,流传于阿细彝区的三弦舞称“阿细跳月”,在阿细语中称为“嘎斯比”,意为“欢乐跳”。

嘉宾在可邑小镇“打卡”(9月8日摄)。新华网发(杨桢宇 摄)

可邑小镇的阿细跳月传习馆,位于始建于1896年的古宅之中,2014年改造成为当地非遗传承人及老一辈艺人向村民、游客传授阿细文化、技艺的场所。古巴拉丁美洲通讯社副社长菲德尔·亚历杭德罗·戈麦斯·维加表示,弥勒把民族文化保护得很好,更可贵的是这里把文化与产业融合,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增收的动力,对于古巴也有可借鉴的经验。

嘉宾在可邑小镇“打卡”(9月8日摄)。新华网发(杨桢宇 摄)

嘉宾与当地居民合影留念(9月8日摄)。新华网发(杨桢宇摄)

近年来,弥勒市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将生态资源、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基础,创新服务模式,以旅居产业链促进乡村振兴多元化发展。其间,金融等多方力量也成为助力文旅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弥勒市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弥勒样样好”幸福旅游目的地和“庆来故里 福地弥勒”城市品牌过程中,云南农信持续支持弥勒市康养旅居产业,以此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太平湖、可邑小镇等景区均获金融支持。2024年,弥勒市接待游客1779.3万人次、增长18.21%,实现旅游总花费217.4亿元、增长15.56%。(完)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