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九月为您而歌……

2025-09-10 20:41:06 阅读量4429 字数1109


九月的风自雪山而来,穿过古城交错的巷陌,拂过学堂檐角的风铃,清冷中带着澄澈。正是在这样的九月,那些被称为“师者”的人,便格外清晰地浮现在我的思绪里,不是作为偶像,而是作为雪山脚下沉默的流水,作为古城石板上被岁月磨出光泽的纹路。


我想起的第一位师者,并不立于讲台。他是丽江古村落里一位做东巴纸的匠人。他的“学堂”是满墙悬挂的、以树皮为肤、云朵为魂的纸张,他的“授课”是近乎无声地捶打、晾晒与抚摸。我曾问他,这纸张究竟有何大用,值得耗费如此光阴?他并不直视我,只将一张新成的纸置于阳光下,那纤维交错如命运经纬。他缓缓道:“你看,它现在什么也不是。但若写上文字,便可承载千年智慧;若画上神符,便能慰藉一个灵魂。我的工作,就是准备好这种‘可能’。”那一刻,我恍然惊觉,师者之大用,或许并非即刻的功勋,而是创造一种丰饶的“空白”,一种足以容纳未来万千气象的、沉默的预备。他们交付的不是真理的成品,而是探索真理的勇气与工具。



丽江的静,是水流了千年冲刷出来的。真正的师者,便拥有这般“水”的品性。他们不居功自傲,不喧嚣张扬,一如穿城而过的河水,滋养万物而不争其名。他们的教诲,是水滴石穿的持久与耐心,是“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与感染。在古城,你常会看见纳西的老妇,背着“披星戴月”的羊皮披肩,步履从容。她们从不言说何为坚韧,何为勤劳,但她们的存在本身,就是最深刻的教科书。这便是师者的另一种形态:以自身的生命轨迹为范本,教诲于无形,育人于不觉。


然而,师者亦非完人,他们的伟大,恰在于对“不完美”的坦然与超越。我怀念我的一位老师,他学识渊博,却也会在某个难题前与我们一同蹙眉思索,坦诚自己的未知,然后笑着说:“我们来一起找出那条路。”他从不将自己塑造成全知者的形象,而是作为一个真诚的引路人,一个与我们同行的探索者。这种“有瑕”的真实,比任何完美的虚幻都更具力量。他教会我们的,是求知路上的谦卑,是面对局限时的诚实,是作为“人”最本真的模样。



九月,玉龙雪山辉映着愈发高远的蓝天。山,不言不语,却定义了这片土地的高度与气象。师者如山,他们以精神的巍峨,为我们标定生命的维度。而我们,终将告别,如溪流汇入江湖,奔向自己的旷野。但无论行至何方,回首再望,那片巍峨的轮廓永远静立天际,是我们精神地图上最初的、也是最恒久的坐标。


于此九月,我愿为所有这样的师者歌咏。不歌其劳苦,不歌其奉献,只歌其存在本身——如雪山水源,静默涵养一方生灵;如古城石桥,坚韧连接此岸与彼岸。他们的教诲,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深邃,回荡在每一个被他们点亮过的生命里,生生不息。


采写:丽江融媒记者 李琳瑛

海报制作:李耀瑭

责编:钱吉梅

校对:李 桥

二审:谭元怀

终审:杨国钧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