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中国人寿丽江分公司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提醒——警惕“代理退保”陷阱

2025-09-17 09:48:06 阅读量2457 字数915


近年来,以“代理退保”为幌子的非法中介活动持续蔓延,已成为侵蚀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行业痛点。这些中介通过虚假承诺“全额退保”收取高额手续费,甚至非法获取并倒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给消费者的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带来严重风险。


案例揭示风险


 2025年3月,张先生接到自称“法律援助中心”的陌生电话,对方以“维权专家”身份承诺可协助其办理“全额退保”,并声称“不成功不收费”。在诱导下,张先生签署了代理协议,支付了高达退保金20%的“维权费用”。该机构还要求张先生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等敏感信息。更危险的是,中介机构教唆张先生编造“销售误导”的虚假投诉材料,包括虚构销售人员承诺高收益、隐瞒免责条款等情节。


非法代理退保的套路解析


非法“代理退保”中介通常有四大套路:一是“保过”谎言,以“100%全额退保”为诱饵,实则收取20%-30%代理费,中途退出还需支付违约金;二是伪造证据,假借“法律援助”之名,教唆消费者篡改材料、恶意投诉;三是信息盗用,声称“手续简单”,却非法获取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导致隐私泄露、财产损失;四是切断沟通,要求消费者拒绝与保险公司直接联系,冒用身份实施二次诈骗。


非理性退保的多重风险


盲目退保会让消费者面临多重风险。首先是保障中断风险:退保后消费者失去原有疾病、意外等保障,若期间发生保险事故,需自行承担全部费用。其次是经济损失风险:除支付高额服务费外,长期保单提前退保会产生现金价值损失,实际到手金额远低于已交保费。所谓“无损退保”均为欺诈话术。此外,退保后重新投保需重新计算等待期,若突发疾病或意外,无法获得赔付。年龄增长或健康状况变化还可能被加费、承保、除外承保或拒保。


正确维护自身权益


消费者若对保单有疑问,建议通过保险公司官方客服、柜面、保单服务人员等正规渠道咨询。投保时应认真对待新契约回访,这是了解保险权益的重要环节。消费者需要认真核对保险单内容、阅读保险合同条款,对于条款中的不解之处要及时向保险公司咨询等。


切勿轻信“保本高收益”“全额退保”等承诺,可能面临资金诈骗、征信受损风险。


fd96cb5a6861daa48be3277fbf912a9d.gif

供稿/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丽江分公司

责编/李映芳

二审/和众学

终审/张卫国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