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期间,古城农商行积极落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部署,以金融工作政治性与人民性为指引,完善金融知识宣传长效机制,构建 “客户分类、精准覆盖” 普及体系。依托古城 “民族文化 + 文旅产业 + 商业经济” 特色,创新 “金融服务 + 场景化教育” 模式,切实提升公众金融素养与风险防范能力。
9月25日,古城农商行党委副书记、行长 刘婧滢 走进FM97.7丽江旅游交通广播直播间。(丽江融媒记者 徐蕾摄)
丽江本地金融需求分层明确,成为宣传周核心发力点。本地居民对养老理财、防电信诈骗需求迫切,部分中老年人风险识别能力弱、日常金融操作不便;古城中小微商户对经营性贷款、聚合支付认知不足;游客则急需支付安全、消费维权知识。古城农商行精准锚定这些痛点,让金融教育贴合本土需求。
针对不同群体,古城农商行采用 “分层分类、按需供给” 策略。针对居民,聚焦 “民生金融”,覆盖养老储蓄选择、社保卡使用、“养老理财” 防骗、征信维护等内容,还加入了水电费线上缴纳实操;针对商户,以 “经营赋能” 为核心,讲解经营性贷款流程、聚合支付操作及如何规避“高利贷” ;针对游客,侧重宣传银行卡异地使用、移动支付防盗刷及消费维权途径。
古城农商行摆摊设点宣传金融知识。(供图)
过往经验为本次活动奠定基础:“接地气” 是关键,需用通俗的语言与熟悉的场景传递知识,减少专业术语;“互动优于单向灌输”,需调动民众参与度。据此,本次宣传周以 “趣味化、实用化、场景化” 为创新方向,推动金融教育从 “被动听” 转为 “主动学”。
云南省金融教育示范基地(设于古城农商行)是创新的核心载体。基地设金融发展史、古钱币展示、金融法规、智能金融体验等区域,讲解员通过历史溯源、政策解读、风险警示,带民众纵览丽江金融历程、解密现代金融体系、掌握普惠工具。实物与多媒体结合的形式,让民众在互动中学习知识,提升了普及效率与趣味性。
云南省金融教育基地普及金融知识。(供图)
丽江三义国际机场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是另一亮点。该中心由人行丽江市分行、丽江机场与农商行联合创建,为全省第二个机场支付服务中心,可第一时间为外籍人员提供支付咨询,助其快速掌握在华支付方式,精准对接差异化需求。
古城农商行工作人员在丽江三义国际机场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做金融咨询服务。(供图)
面对金融科技发展,古城农商行以 “既要教会用,也要守住钱”为准则,平衡创新与风险。适应创新方面,现场指导民众使用手机银行、演示电子医保与缴费功能;为商户讲解小微企业融资机制、聚合支付及贷记卡按日贷。防范风险方面,通过 “案例还原 + 风险拆解”,用 “冒充客服退款”“养老非法集资” 等案例,让民众认清骗局,实现 “敢用” 且 “会防”。
在支持本土文旅与商业中,金融教育承担起 “桥梁” 与 “导航” 的职责。作为 “桥梁”,通过摆摊、走访,向企业讲解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兴旅贷” 等,让企业树立“有困难找银行”的观念;作为 “导航”,为商户推荐 “贷款 + 收款码” 组合,为民宿经营者讲解 “失地居民致富贷” 并指导规划,实现资源与需求精准对接。
此外,古城农商行还开展专项宣传:进校园,解读互联网借贷,剖析 “校园贷”“套路贷”,宣传征信与信息安全;对老年人,用 “纸质手册 + 方言讲解”,普及防非法集资、电信诈骗技巧;对商户, “一对一上门” 宣传政策,对接需求。
古城农商行进农村宣传普及金融知识。(供图)
未来,古城农商行将围绕 “长效化、精准化、场景化” 推进,让金融教育从 “阶段性活动” 变为 “常态化服务”。打造分层体系,为青少年设 “金融启蒙进校园”,为商户设 “经营金融进阶课”,为老年人设 “防骗与数字金融培训” ;联动学校、文旅企业、社区构建 “金融教育共建单位”,并整合线上资源方便民众随时学。从深度和广度上发力,让金融教育融入生活与经营,成为服务本土、守护权益的抓手,真正实现 “金融惠民、服务便民”。

编辑/徐蕾
责编/杨四见
终审/杨国钧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