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将至,“荒古之象 —— 馆藏东巴绘画珍品展”于 9月27日在市博物院展出,展期将持续至11月19日。
展览分为“古籍里的图画文字”“木牌画”“神路图”等10个单元,系统呈现东巴绘画艺术全貌。从早期保留文字与绘画双重功能的木牌画,到融合多民族文化元素的纸牌画、神像卷轴画,再到受释、道宗教思想影响的《神路图》,清晰勾勒出东巴绘画 “兼容并蓄、守正创新” 的千年传承脉络,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一场兼具文化深度与艺术价值的东巴非遗品鉴。
9月29日,市民在市博物院参观“荒古之象 —— 馆藏东巴绘画珍品展”。(丽江融媒记者 段玉菊 摄)
此次展览集中展出128件(套)东巴绘画文物,其中多数为首次公开展出。作为纳西族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东巴绘画的源头可追溯至古代纳西族先民的原始图画——这类原始图画一方面发展为记录纳西族语言的象形文字,另一方面逐步演变为描绘自然万物、祭祀场景的绘画艺术。2006年,“纳西族东巴画”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祭署仪式木牌画。(市博物院 供图)
“木牌画上的生灵形象生动鲜活,透过这些作品,能真切感受到纳西族先民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来自大理的游客李子顺感慨道,东巴绘画就像“活态的文化密码”,让人们得以深入了解纳西族先民的生存智慧与人文情怀。
《诺妥森》画轴。(市博物院 供图)
“东巴绘画不仅承载着纳西族千年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更凝结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印记。”市博物院院长王锋表示,希望通过展览让更多人认识、了解东巴绘画这一古老艺术,推动其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进一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互鉴。同时,让观众从纳西族先民的文化创造中汲取精神力量,深刻感悟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与深厚底蕴。

古籍里的图画文字。(市博物院 供图)

六十甲子占卜纸牌画。(市博物院 供图)

五方战神纸牌画。(市博物院 供图)
记者/段玉菊
责编/和真羽
二审/李 桥
终审/谭元怀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