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路上】丽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织密地质灾害“防护网”

2025-10-13 16:50:19 阅读量7753 字数1505




2025年10月13日是第36个国际减灾日,主题为“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当天下午,在FM97.7丽江市旅游交通广播的直播间里,丽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工程师许文翔,通过电波向听众详细解读了丽江如何织密地质灾害“防护网”,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丽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工程师许文翔。(丽江融媒记者和琼 摄)



点击收听


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许文翔介绍,地质灾害防治是全社会全民齐抓共管的一项工作,交通、文旅、住建、应急、教育、水务等部门都按各自职能职责承担全市地质灾害防治责任。自然资源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主要核心任务:通过规划从源头减少风险;借助生态修复提升自然系统的灾害抵御力;依靠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提前预警隐患;在灾前、灾中、灾后全程提供专业技术支撑。这些工作是防灾减灾的前端基础,有效减轻了应急部门的救援压力。


丽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汛期地质灾害巡排查工作。(供图)


丽江地质环境复杂,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玉龙雪山主峰海拔5596米,最低点华坪县塘坝河口海拔1015米,最大高差4581米。半数以上县城、三分之二乡镇坐落在山区,加之岩层复杂、单点暴雨多发,滑坡、崩塌、泥石流成为主要灾害类型。奉科——树底——嘉禾段金沙江河谷、东红——汇源段金沙江河谷、永北——片角(程海断裂)地带是重点防范区。近年来,工程建设与资源开发多在地质脆弱区开展,也让灾害隐患有所增加。为应对这些风险,丽江已建成“人防+技防”监测预警网络:“人防”以基层干部、专业地质队员和2500余名当地责任心强的村民为核心,每个在册隐患点都有群测群防员驻守;“技防”则在47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及50个风险斜坡安装了GNSS位移监测站、裂缝计、雨量计等设备,实现自动化监测。两者配合,既弥补了人防在夜间、恶劣天气的监测盲区,又能通过人防现场核实预警信息、发现仪器未识别的变化。


丽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汛期地质灾害巡排查工作。(供图)


2025年8月的一次成功避险,正是这张“网”的实战成果。当时永胜县多部门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Ⅱ级预警,鲁地拉镇闷龙河村委会阿拉坪村小组长在夜间降雨中加密巡查,发现泥石流前兆后及时上报,镇政府迅速组织村民转移。次日7时泥石流暴发,未造成人员伤亡。这得益于预警及时、监测员负责与政府快速响应。


在源头防控上,丽江采取的举措为: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将高风险区划为“限制开发”或“不适宜开发”区域;各县区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让城镇开发边界避让隐患区;工程建设前必须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适宜项目坚决不予核发相关许可,从源头叫停风险。


丽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宣传培训工作。(供图)


防灾减灾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受益者。丽江织就的这张地质灾害“防护网”,是政策、技术、群众力量的结合,为市民的安稳生活、游客的安全出行筑起了一道坚实可靠的屏障。


地质灾害防灾小贴士

 ▶出发先查两预警!(天气预报+地质灾害预警)

 山区见警示牌,恶劣天气别往前!

 坡上有新裂缝,可能是滑坡信号!

 岩体落小石,赶紧远离防崩塌!

 沟水变浑/断流,警惕泥石流来!

 室内遇险情,垂直灾害方向跑!

 户外避险别乱闯,往两侧高地藏!

 驾车见路变形,弃车逃生别犹豫!

 应急装备带好:口哨、手电、充电宝!

 行程告知家人,安全多份保障!


编辑/和琼

责编/李婧

终审/杨国钧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