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5日,正值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当天下午,永胜县三川镇副镇长叶进华通过FM97.7丽江旅游交通广播,用一组扎实数据,为听众勾勒出“滇西北粮仓”的丰收图景。
永胜县三川镇副镇长叶进华。(供图)


三川镇之名,源于境内三条江流的交汇,如今这片沃土以8.91万亩耕地托起了丽江粮食生产的“主战场”。这里每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8.5万亩以上,总产量超4.65万吨,作为省、市、县商品粮生产基地,“高原鱼米之乡”名不虚传。为守住这份家底,三川镇从耕地保护、科技应用、生态发展三方面发力:划定6.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坚决遏制“非农化”“非粮化”;推广优质水稻品种与智慧农业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既保产量又护土壤,稳稳扛起区域粮食安全重任。

2025年三川丰收图景。(丽江融媒记者 左琳珏 摄)
好粮卖好价,增收促丰产。三川镇以水稻、玉米为主导作物,在4.3万亩水稻种植中,“滇屯502—金川岭品牌”软香米是“主角”。这款有上百年种植历史的品种,因米粒饱满、口感软糯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通过订单农业,实现每市斤4.2元的收购价,比普通大米高1.4元,每亩能帮农户多增收800元至1000元。收入高了,农户种粮积极性更足,不仅稳住了播种面积,推动“三川香米”“沧阳牌”等品牌远销浙江、重庆等地,还形成“种得好、卖得好、赚得多、种得更多”的良性循环,让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相互促进。

2025年三川丰收图景。(丽江融媒记者 左琳珏 摄)
面对冬春干旱的挑战,三川镇下足水利功夫。近年来投入1.2亿元,修缮中泥河、五郎河沿线水源工程,加固12座小型水库、清理56个水塘淤泥,让总蓄水量增加300万立方米,达1500万立方米;新建改造280公里灌溉渠道,其中150公里为节水渠道,还在干旱易发区配备6口抗旱深井。2023年冬春干旱持续3个月,依靠这套水利体系,全镇仍实现粮食总产量4万吨。
2024年9月19日,丽江市农业农村局调研三川镇粮食安全及全程机械化工作。(供图)
2024年6月25日,三川镇耕地补贴发放现场进行农户核实工作。(供图)
科技与机械化则为粮食生产插上“翅膀”。三川镇推广水稻机插育秧、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三项技术,搭配“滇屯502”“永籼7号”良种,每亩水稻平均增产160公斤,科技贡献率超30%;目前已完成4.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地块连片整合后,灌溉和机耕道路更完善,每亩水稻收割时间缩短至0.5小时,产量从450公斤提至550公斤。如今全镇农机总动力达3.2万千瓦,农机普及率85%,从育秧到收割的主要环节逐步替代传统人力,8家农业龙头企业、8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近万亩土地流转,让规模化种植落地见效。
2024年8月9日,三川镇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调研现场。(供图)
2025年6月16日,联合永胜县农业农村局在三川镇杨武村委会生态稻田养鱼现场进行鱼苗发放。(供图)
节目最后,叶副镇长应听众需求,提供了两家本地优质香米生产企业的联系方式:丽江瑞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系电话:13988687866)、源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系电话:13988839968),方便大家采购正宗三川香米。“仓廪实,天下安”,三川镇正用实际行动,在滇西北高原守护着“粮仓”的丰盈与希望。
2025年三川丰收图景。(丽江融媒记者 左琳珏 摄)
编辑/和琼
责编/李婧
终审/杨国钧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