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
《新华每日电讯》三农版头条刊文
关注临沧坚果“链”成记
经过30余年产业深耕
澳洲坚果被冠以临沧之名
已成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
高端农产品代表之一
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元

1991年,400多株澳洲坚果种苗跨越重洋,在大山深处的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试种。经过30余年产业深耕,澳洲坚果被冠以临沧之名,真正完成了从“洋种子”到“土特产”的蝶变,已成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高端农产品代表之一,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元。临沧也跻身全球最大的澳洲坚果生产基地。
这背后是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的一场“双向奔赴”。产业创新好比是“螺丝”,科技创新如同“螺帽”,一旦拧紧,便能联动整条产业链,释放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近年来,临沧将技术创新链、产业联盟链和品牌价值链连在一起,构建三位一体的坚果产业发展体系,推动产业从种植端提品质、加工端聚合力、市场端树品牌的全链条升级。
临沧坚果 临沧市委宣传部 供图
白露过后,临沧的万亩坚果林在微风中泛起绿浪。镇康县南伞镇田坝村的果农赵太和站在自家坚果园里,望着一串串饱满大粒的果实,笑得合不拢嘴。
几年前他却差点弃种坚果。“当时坚果收成太差了,果子质量不好,产量也上不去,一年到头卖不了几个钱,我跟家里人商量,想把它们砍掉。”赵太和回忆。
赵太和家的难题,折射出临沧坚果产业一度面临的困境。自引进澳洲坚果以来,临沧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种植地,种植面积已达260多万亩。然而面积大、产量低,且全产业链发展滞后,特色资源转化能力弱,临沧坚果面临大资源小产业的尴尬局面。
转折点出现在2022年底。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的一次临沧之行,点燃了临沧坚果产业的科技之火,揭开了坚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篇章。
“坚果是能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产业,一定要下大力气发展坚果产业!”2022年12月,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院士行活动在临沧举办,邓秀新院士在听完临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情况介绍后,给坚果产业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
院士团队鼎力相助,全方位给予临沧坚果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持:邓秀新院士领衔实施临沧坚果产业提质增效行动,构建起“院士专家团队+科技服务队+乡土人才”特色产业科技三级服务体系。“有了院士团队的全方位支撑,我们要把科技‘种’进每一片坚果地。”临沧市科技局局长高仲旭说。
坚果产量低,症结在哪?专家团队扎根基地,开展技术攻关,最终找准了“病根”——树冠密闭、授粉不足、营养失衡。治疗方案也很快开出,并在全市范围内选取了467个示范基地,科技服务队伍“边研究、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总结出“落头开心、果园放蜂、营养补充”3项关键核心技术。
技术行不行,果农说了算。在农科人员手把手持续推广下,关键技术和相关配套技术在果农中迅速传开。
“我们不仅教会农民科学种植,还推动智慧农业系统落地,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实现精准管理。”华中农业大学彭舒昂教授介绍。2025年,所有试验示范点平均亩产近400公斤,最高亩产达877.13公斤,较上年增产23.32%。
赵太和家的坚果基地在这场提质增效行动中获得新生。“以前凭老经验种,虫果多、挂果少,这两年通过专家技术帮扶,产量大幅提升,果子变得又大又饱满,下树后还有合作社保底收购,坚果树现在长成了我家摇钱树!”他说。
经过3年提质增效,临沧坚果实现了100万亩示范基地、100名科技服务队员、100亿元综合产值“三个一百”目标。产量从2022年的21.84万吨提升到了2025年的36.96万吨,产值从54.36亿元提升到了114亿元,带动全市74万多种植户人均年增收超过1000元。
优势仍不突出,邓秀新院士再次对临沧坚果产业把脉问诊:“科技让临沧坚果实现从规模领先到效益领先的跨越,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研究的东西还很多,特别要在种源端、加工端和品牌打造上着力,把量的优势转化为质的胜势。”
谁来做这个事?产业联盟呼之欲出。
2024年,在临沧市乡村产业发展集团牵头下,临沧坚果产业联盟顺利组建。通过“联盟+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联盟将分散的农户和企业组织起来,旨在破解小马拉大车的难题。
“为了保证临沧坚果品质,经过专家研判,我们对坚果下树的最佳时期提出严格要求。同时,为了坚定种植户的信心,我们以指导价格给果农们托底。”临沧坚果产业联盟负责人黄臣介绍。联盟制定统一标准,推出《临沧坚果栽培技术规程》等5项地方标准,并严格规范采收时间、坏籽率等关键指标。
“价格稳住了,我们才敢安心等到规定时间再采摘,有坚果联盟给的底气,大家都能做到不抢收。”镇康县南伞镇田坝村的坚果种植户李正从说。他家的50亩坚果园,去年因提前采摘导致果仁不饱满,卖价上不去;今年在联盟指导下,他坚持到白露时节采收,果仁饱满度大幅提升,坚果每公斤售价均保持在8元左右。
联盟不仅统一标准,还在利益分配上创新机制。永德县推行“终价结算”机制,企业按市场最终售价返利给签约农户,激发农户管护积极性。2024年,永德县大雪山乡勐旨村种植户曹秀伟因管护到位、果品优良,获得企业返利3.2万元。“现在我把坚果当自家孩子养,每一颗果都是钱!”他打趣说。
镇康县则探索“464”分配模式:龙头企业收果后会把4%的收购款返给合作社,合作社再把60%分给社员,而企业返利中剩余的40%则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同时,临沧金融系统持续发力,创新推出“坚果贷”“保险+期货”等产品,为2000余户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近3年累计投放产业贷款超5亿元。临沧农商行推出的“坚果收益权质押贷款”,让农户凭挂果预期就能获得信贷支持,最高可贷30万元。
黄臣说,联盟还探索推动企业共建共享分级包装线、冷链仓储等设施,降低单个企业投入成本。2024年,联盟成员企业共同投资建设标准化初加工中心12个,覆盖主要产区,加工效率提升30%,损耗率下降15%。
“坚果的产量起来了,品质提高了,下一步要把企业、合作社、果农等多方捆绑起来,建立企业增效、果农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抱团取暖,最终助推产业提质增效。”致力于临沧坚果产业发展的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副院长李进学说。
为全面提升坚果产业市场竞争力,临沧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一方面,引入三只松鼠、北京臻味坊等头部企业建设坚果生产线,开发坚果油、坚果蛋白粉、休闲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动商品化转化率提升至65%。另一方面,组织企业赴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参展推介,开拓高端市场,并与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合作搭建线上销售网络。
“我们公司以前的夏威夷果都从澳大利亚等地采购,从去年开始我们已完全采用临沧坚果,大幅缩短了运输周期,有效提升了产品品质,获得盒马、山姆等渠道认可。”杭派食品(安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采用严格的标准委托临沧市公立工贸公司代加工,严控品质,坚果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
目前,“临沧坚果”已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双重认定。2024年,“临沧坚果”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评估突破30亿元,产品出口至东南亚、欧洲市场。
镇康县众裕农业开发公司推出的“仁仁有份”系列产品,通过直播带货单日销量突破百万袋,成为网红零食,品牌化运营成效显著。“我们已研发了系列精深加工产品,产品销往国内各大城市,部分还出口海外。今年我们计划收购1.5万吨坚果。”镇康县众裕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人马建瑞说。
为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临沧启动“坚果进京”“坚果入沪”计划,在北京、上海设立品牌体验店,积极开展品鉴活动。“以前我们是‘种得好但卖不好’,现在是‘种得好更要卖得好’。”高仲旭说。
从30多年前的舶来品,到如今漫山遍野的致富“家乡果”,临沧坚果正以技术创新赋能种植、以机制创新联结农户、以市场创新激活动能,为全球特色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