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丽江论道:以史为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5-10-22 16:47:13 阅读量2673 字数1162


10月21日,“天雨流芳”文化讲坛第59讲、政协文史讲坛第3讲——“中国历史整体性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在丽江市图书馆举行。研讨会邀请方国瑜先生的学生、省内外知名学者及丽江本地文化专家代表等共同参与,开展了一场深刻的学术思辨。


10月21日,“中国历史整体性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举行。(丽江融媒记者 李琳 摄)


作为方国瑜学术思想的传承者,云南大学教授、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林超民率先以《中国历史整体性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题展开精彩主讲。他系统阐释了方国瑜“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理论的核心要义,从“天下一统”的政治基石、“华夷一体”的核心观念、“正统论”的思想精髓及“文化认同”的血脉联系四个维度,论证了中国历史的不可分割性,深入解读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巩固与传承历程,宏观揭示了“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历史逻辑,为现场听众勾勒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壮丽画卷。


云南大学教授、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林超民展开精彩主讲。(丽江融媒记者 李琳 摄)


主旨演讲后,林超民与知名学者杨福泉、本土文化人李群育、丽江师范学院教授杨林军围绕主题展开学术对谈。三位嘉宾分别以《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看西南民族文化交流》《方国瑜学术思想与丽江文化传承》《中国历史整体性理论的当代价值》为题,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和学术实践,分享了独到的见解。交流过程中,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不同视角的解读相互交织,为研讨会增添了丰富的学术内涵。


林超民(右二)与杨福泉(左二)、李群育(右一)、杨林军展开学术对谈。(丽江融媒记者 李琳 摄)


“此次研讨会聚焦中国历史整体性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这也是我们东巴文化研究人员在古籍中挖掘的重要方向。”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第二研究室主任和虹说,“东巴文化便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晶。以东巴文为例,它既吸收了汉字元素,也融入了彝族符号等,单从文字体系看,它就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生动见证。”


互动环节中,主讲嘉宾们耐心回应现场听众的提问,从理论细节到现实应用,从历史案例到当代实践,进一步深化了大家对“中国历史整体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关联的理解。整场研讨会兼具学术高度与现实温度,实现了学脉传承与思想传播的双重目标。活动尾声,丽江纳西文化研究会为林超民颁发了名誉会长聘书。


丽江纳西文化研究会为林超民颁发名誉会长聘书。(丽江融媒记者 李琳 摄)


林超民表示,中国历史一脉相承,各民族相互尊重、交流交融,凝聚成牢不可破的共同体。重温方国瑜先生的理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希望大家学习方国瑜的治学精神与爱国情操,共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更加繁荣兴旺的未来。

 

fd96cb5a6861daa48be3277fbf912a9d.gif

记者/李 琳

责编/李映芳

二审/李 桥

终审/张卫国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