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最美家庭” 高奎光:一家21载守护东巴文化根脉

2025-10-22 18:13:03 阅读量10530 字数1890


秋日,阳光透过层叠的云朵洒在高奎光家的顶楼,53岁的高奎光一家忙碌着将自家种的辣椒扎成串。高奎光85岁高龄的父亲高怀礼手拿麻绳,接过84岁的母亲车续章递来的辣椒,然后熟练地扎在一束。高奎光的妻子牛广斐则和刚从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女儿高丽琳也在一旁帮忙分拣辣椒。分工明确、默契十足的一家人,不一会儿就将红彤彤的辣椒扎好,悬挂在屋檐下晾晒,这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正是获得“2025年云南省最美家庭”称号的高奎光家庭的日常写照。


近日,高奎光家庭在自家顶楼阳台上扎辣椒。(丽江融媒记者  段玉菊 摄)


 21年坚守:让东巴绘画在校园扎根


“对我来说,能把东巴绘画技艺教给娃娃们,就是最实在的‘公益’了。”这是高奎光常挂在嘴边的话。自2004年应白沙完小校长和春雷之请,这位长期从事民间美术研究与考古工作的纳西族学者,便义务承担起该校东巴绘画课及民间美术教育的重任,这一坚持便是21年。


因学校缺少资金,连最基本的颜料、画笔和纸张都难以保障。高奎光二话不说,自掏腰包购买教学用品,往返交通费也自己承担。即便如此,每当看到孩子们睁着渴望知识的眼睛问:“高老师,您什么时候又来上课呀?”他便坚定了继续教下去的决心。无论工作多繁忙,无论晴雨寒暑,他都一直默默地坚持。


为了让东巴画真正走进孩子心中,高奎光付出了大量心血。他深知东巴画复杂的结构与符号对儿童而言较难理解,便巧妙提取东巴文字的图形元素,结合孩子天生对色彩的敏感性,融入现代教学方法,让象形文字变得生动有趣。2017年,在市博物院举办的“传承・探索——手绘东巴画”画展中,集中展示了他辅导学生的部分作品。同时,他的无偿支教事迹被市级媒体争相报道,还获得了白沙镇人民政府颁发的荣誉证书。


随着高奎光的事迹被广泛报道,他的东巴绘画课堂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他还先后到四川泸沽湖达祖小学、白马小学及玉龙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公益教学。


近年来,高奎光坚持通过腾讯99公益平台宣传东巴文化,成为孩子们口中的“爱心教师”,其教学成果还作为全国“蒲公英行动”美术教育专项课题子课题参与研讨。难得的是,他还以编委身份参与编写的教育部《民间美术》第二册教材,将自己与学生的教学成果纳入一个单元,推向全国。


2013年,他的民间美术教学登上《中国教育报》、《中国日报》海外版;2017年,他入围全国百名马云乡村教师奖。这份荣誉背后,不仅是他个人对纳西文化传承的执着坚守,更离不开整个家庭的支持。


全家助力:传承路上的“最佳搭档”


“家人、同事的支持是我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 高奎光坦言,自己的每一份成绩,都离不开家人的默默付出。


高奎光一家在小院里其乐融融。(丽江融媒记者 段玉菊 摄)



85岁的父亲高怀礼退休后始终以“为人要正道,做事要公道”的准则要求自己,更用行动为子女树立榜样。他每天和老伴相互监督锻炼身体,老两口常说:“身体好,不给子女添麻烦,就是对他们工作的最大支持。”


高奎光夫妇同在市博物院工作,妻子牛广斐深知丈夫对东巴文化传承的热爱。看到丈夫每天忙碌的身影,她主动提出:“我也懂美术知识,让我和你一起去上课吧。”从此,她成了白沙完小和白马完小的公益老师,夫妻俩被誉为传承纳西文化的“最佳搭档”。


深受家庭氛围影响,女儿高丽琳在读研究生期间,便利用假期跟随父亲前往四川泸沽湖达祖小学、上海等地开展公益教学。“看到父母为传承文化付出的努力,我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高丽琳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家庭文化传承使命的认同感。


薪火永续:最美家庭的文化传承答卷


在高奎光家庭的带动下,东巴文化的传承之路日益宽广。如今的白沙完小,除了东巴绘画课,还增设了纳西族传统音乐“白沙细乐”课程,深受孩子们喜爱。民族文化的种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近日,高奎光夫妇用纳西东巴象形文书写“十二生肖”。(丽江融媒记者   段玉菊 摄)


高奎光说:“传承东巴文化,不仅是守护民族的根脉,更要让它在新时代绽放光彩。”展望未来,他们有着长远的计划:高奎光打算继续深化东巴画教学创新,带动更多人参与民族文化传承;牛广斐计划将更多纳西族民间故事融入东巴绘画教学;高丽琳则希望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东巴文化,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门古老艺术。


从自费授课的坚守,到全家上阵的支持;从校园里的文化播种,到公益路上的薪火相传,高奎光家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最美家庭”的深刻内涵。他们以爱为笔,以责任为墨,在纳西文化传承的长卷上,描绘出感人至深的家庭画卷,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着平凡而坚定的力量。


fd96cb5a6861daa48be3277fbf912a9d.gif

记者/段玉菊

责编/李映芳

二审/李 桥

终审/张卫国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