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19日,春雪初霁,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丽江古城,穿行于石板小巷,深入了解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的营建历史与文化特色,强调要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让这座美丽的古城焕发新的光彩。殷殷嘱托催人奋进,一场围绕古城保护与发展的深层变革,在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以下简称“古管局”)迅速开启。

丽江古城。(丽江融媒记者 钱磊 摄)

清晨,阳光从狮子山顶缓缓下移,将整座丽江古城拥进金色的怀抱。四方街上,商户们纷纷打开木质雕花门窗迎客;三眼井边,已经有居民在挑水、洗菜;游客三五成群,沿着石板路铺就的小巷,从四面八方涌进这座百年古城,这就是丽江古城一个寻常的早晨。

美丽古城 。(朱远灵 摄)
丽江古城,以其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与自然景观的美妙融合,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长期以来,丽江古城面临着保护与开发、管理与经营职责交织的复杂局面。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丽江市确立了“机构职责回归主业、属地责任回归地方、经营主体回归市场”的“三回归”改革思路。
制定印发《古城保护管理体制机制优化调整方案》,明确了保护管理机构、地方政府和运营企业的具体责任;制定印发《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及丽江古城5A级景区管理职责边界清单》,对古城保护管理和5A级景区管理方面的职责边界事项一一拆解,明确了主责单位、配合单位的职责,增强了调整后职责边界的履职保障;制定印发《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进一步强化了古管局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主责主业;制定印发《丽江古城景区企业运营改革方案》,组建丽江古城景区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推动公司“三项制度”改革,突出5A级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的主责主业。
通过完善顶层设计、优化机构设置、压实属地责任、厘清政企职能,古城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得到全面理顺,为推动丽江古城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职责边界清单》如同一份清晰的“说明书”,将保护管理、景区运营、社区服务等百余项具体事项的主责与配合单位一一明确,有效解决了“都管又都不管”的弊端。

漫步幽幽古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百桥千巷清流绕坊,宛如走进了建筑大观园。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有“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气势;万古楼立于狮子山之巅,纳万千气象;徐霞客纪念馆再现“中华游圣”的丽江情缘……一处处故地、旧址藏珠蕴玉,讲述着古城的前世今生。

丽江古城。(丽江融媒记者 钱磊 摄)
民居建筑群落的保护是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古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革并非简单的职能切割,而是针对具体顽疾的精准发力。
遗产保护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过去,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力量分散。如今,通过建立“联审联管”工作制度,联合风貌保护专家库、建筑遗产学会协同发力,对古城内从文保单位到一般民居的修建活动进行分级分类、全过程监管。2025年以来,已有效整改不协调风貌超2000平方米,守住了古城的“筋骨”与“灵魂”。
市场秩序从“多头管理”到“一体联动”。针对旅游市场秩序难题,在古管局牵头下,集综合指挥、行政执法、市场监管于一体的“一中心、一队一所”协同机制高效运转;创新推行“一二三四五”工作法,对违规商户实行“志愿服务”与“歇业培训”相结合的分类惩戒,实现柔性执法与刚性约束并济。今年暑期,丽江古城受理的2562起咨询投诉全部办结,市场秩序显著改善。
文化活力从“静态展示”到“活态传承”。针对文旅产品同质化问题,着力引导业态升级。30个文化院落活态呈现丽江文化;非遗门店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灯光秀、美食街不断盘活夜间经济;“和美古城”、民谣音乐季等活动吸引一波波年轻旅居群体;丽江文化成为“可体验、可带走”的美好礼物。

2025丽江民谣音乐季路演。(丽江融媒记者 雷凤姣 摄)
公房管理从“信息不畅”到“阳光交易”。针对备受关注的直管公房管理问题,古城完成了全面摸排并建立“一户一档”数据库。全新出台的管理办法和数字化监管平台,让公房租赁全面走向市场化公开招租。目前,已成功完成74处公房招租,实现了国有资产的透明化管理与保值增值。

近年来,古管局不断构建综合保护格局,以组织联建带动旅游联管、城市联治、活动联办和遗产联护,推动丽江古城保护管理机制不断优化。
今年以来,丽江古城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显著进展,规划编制、法规修订及制度创新工作有序推进,为世界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菊映丽城。(施雄飞 摄 )
规划编制方面,持续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全力推进《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规划》《丽江古城单元详细规划》《丽江古城建筑风貌保护与管控导则》《丽江古城保护和发展“十五五”规划》等文件的编制工作,为丽江古城遗产保护构建“四梁八柱”。
法规制度规范管理方面,持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修订完善《丽江大研古城市场经营目录准入退出管理办法》《丽江古城内经营项目目录清单》;全面实施丽江古城经营项目监管标识制度,2025年核发标识199户;严格执行修建活动“联审联管”制度,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2025年累计审查民居修建272户,竣工验收252户,审查建设项目3个。
创新机制提升效能方面,制定实施以“四统一,一运用”为核心的投诉咨询处置考核制度,即统一受理、统一研判、统一交办、统一督办,统一进行数据成果运用,努力提升投诉处理质效;建立“一月一分析一报告”工作机制,常态化分析投诉咨询与遗产风貌监管情况,凝聚工作合力,着力解决热点、难点、堵点问题。丽江古城保护管理部门表示,将继续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构建长效保护机制,确保世界文化遗产永续传承。

今年暑期,当全国许多城市发出高温预警,丽江却以20℃的清凉迎接游客。雨季的云雾为丽江古城增添了一抹水墨诗意,“舍不得的丽江”成为众多游客的心头好。
“舍不得离开,就想住在丽江古城的院子里,吹着凉风过完夏天。”来自广东湛江的游客张敏说。
“我父母腿脚不便,古城的志愿者帮我们借了一个轮椅,还推着老人逛了一圈,真的太暖心了。”北京游客陆先生对丽江温暖细致的旅游服务点赞。

20℃的丽江。(丽江融媒记者 钱磊 摄)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改革的成效需要实践检验。2025年暑期,丽江古城接待游客669.46万人次,同比增长近两成。在客流量激增的情况下,古城实现了无重大投诉、重大舆情和安全事故的目标,这场“大考”初步验证了体制机制改革的成效。
如今,行走在丽江古城,游客不仅能感受厚重历史文化,也能享受到规范有序的服务。下一步,古管局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指引,继续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将改革成果转化为促进遗产活化利用、提升景区品质、改善社区民生的强大动能,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的文旅发展之路。

采写:丽江融媒记者 张小秋
责编:雷凤姣
校对:和众学
二审:潘杨劲松
终审:谭元怀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