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秋时节的丽江,古城街巷万菊吐艳,黑龙潭水幕投影与层林尽染的秋色交相辉映,忠义市场烟火氤氲。游客漫步在丽江各处,深度体验秋景的美妙。这幅“淡季不淡”的生动图景,正是丽江锚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目标,以多元业态融合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注脚。

游客在丽江古城观景闲逛。(丽江融媒记者 段玉菊 摄)
文化铸魂 + 科技赋能,开创淡季体验新维度
非遗活化成为文化体验的核心载体。丽江的乡村悄然成为游客新晋打卡地,在玉龙县黄山街道长水村“做一天纳西人” 沉浸式项目中,游客亲手制作纳西喜饼、跟随传承人学写东巴文;在白沙古镇村民院落中,游客聆听“白沙细乐”演奏,与村民手挽手打跳,深度体悟纳西族风土人情;在白沙锦绣艺术院,精美的刺绣文创成为游客青睐的“丽江礼物”……此外,丽江市的32个非遗传承展示体验空间,云集名师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游客通过“观赏+体验”的沉浸式模式,让非遗体验成为串联文旅融合的坚实纽带。

游客在美鲁纳西村文字走廊欣赏东巴象形文字。(丽江融媒记者 段玉菊 摄)

游客在白沙锦绣艺术院欣赏刺绣作品。(丽江融媒记者 段玉菊 摄)
科技应用为错峰游注入持久吸引力。黑龙潭公园夜游项目以水幕投影再现 “游龙在天”的壮丽奇景,打造独具特色的“新”山水剧场;白沙古镇推出无人机VR低空体验,让游客俯瞰古巷与雪山交织的壮阔景致。丽江古城构建的“1+1+N” 智慧体系,实现隐患 “秒级响应”、人流实时预判与精准疏导;恒裕公民居博物馆借助直播与三维建模技术,让百年纳西古建在保护中走进大众视野,技术赋能让传统文化与自然景观焕发新活力。
业态创新+消费升级,拓展淡季经济新空间
“旅游+演艺+康养+研学”的多元矩阵,成为丽江淡季消费的核心支撑。《丽江千古情》每日多场演出座无虚席,《印象丽江》以玉龙雪山为天然幕布的实景演绎,被上海游客李敏芝称为“不可错过的震撼体验”。10月,日照金山景观迎来观景热潮,与演艺项目共同点燃淡季出游热情。康养与旅居产业持续打开增量通道:永胜县热河村适度居温泉庄园推出“温泉+采摘+养生”套餐,雪山艺术村汇聚千余平方米文化空间,吸引众多艺术家常驻创作,形成独特的“艺术+旅居”生态。

游客在千古情景区狂欢。(景区供图)

游客在玉龙雪山剧场检票口检票,前往欣赏原生态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丽江》。(丽江融媒记者 段玉菊 摄)
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发展活力。玉湖村依托“纳西古村+雪山牧场”模式,通过家访活动让游客体悟纳西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理念;美鲁纳西村串联32处打卡点,将纳西先贤文化与田园诗意融为一体,还恢复传统水稻种植,打造 “稻鱼共生”体验场景;九河乡小阿昌村的稻田里藏着共富密码,游客在田野抓鱼、火塘边打跳,沉浸式感受乡村烟火与生态智慧。

近日,市民游客在九河乡小阿昌村体验抓稻田鱼。(丽江融媒记者段 玉菊 摄)
服务提质+民生增效,夯实淡季发展新根基
精细化服务与智慧设施升级让游客“留得住、玩得好”。丽江古城新增多处服务点,配备医疗箱、爱心座椅,针对老年群体优化智慧导览屏语音功能,让“银龄游客”舒心错峰。古城综合管理指挥中心15分钟内可处置各类运维难题,从客流预警到疏导全程不超半小时,重庆游客李女士感慨:“科技让旅行更自在。”智慧厕所实时显示空位、无人售货商店便捷服务,让文旅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
从古城街巷到乡村田野,丽江以业态融合的创新实践,让“舍不得的丽江”成为游客错峰出行的优选,更书写着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值得一提的是,丽香铁路通车后形成的“快旅慢游”模式,也为这份热度提供了持续延伸的坚实支撑。

记者/段玉菊
责编/和真羽
二审/和众学
终审/和红军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