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白沙:千亩青贮玉米喜获丰收 高原乡村走出致富新路径

2025-11-06 09:57:07 阅读量1922 字数1344



金秋时节,玉龙县白沙镇的千亩青贮玉米田迎来丰收。广袤的田野上,收割机轰鸣作响,种植户忙碌劳作,成片的青贮玉米连果带秆被就地粉碎,化作牛羊冬日的“黄金口粮”。


放眼望去,成片的青贮玉米长势喜人。丽江融媒记者 和泳华 摄


在白沙镇新善村的连片玉米田里,一台台收割机正稳步向前推进。锋利的割台将整株玉米齐根切断,瞬间完成粉碎工序,青绿色的碎末喷涌而出,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后,精准落入同步行进的运输车内,整个收割过程高效有序。种植户和文德脸上满是喜悦,他今年流转的1000多亩青贮玉米迎来高产。


“现在我们已经发展到8家合作社,流转了5000亩土地。”据新善村委会副主任和文德介绍,如今当地青贮玉米亩产可达3吨至4吨,每吨能为农户带来近400元的收入,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村民们种植热情高涨。


青贮玉米是指包括玉米穗在内的整株植株收割后,经切碎、加工、发酵制成的青贮饲料,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易消化,且制作简便、成本低廉,是养殖户眼中的“香饽饽”。


收割后的青贮玉米,经切碎、加工、发酵制成青贮饲料。丽江融媒记者 和泳华 摄


谁能想到,海拔2515米的白沙镇,曾因土壤贫瘠、水分稀缺,面临农作物生长艰难、收成寥寥的困境。近年来,为破解自然条件限制,科技人员扎根乡村,通过土壤改良、节水灌溉等先进技术改善种植基础,利用现代化机械设备对土地进行深耕细作,同时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与合作选育工作,为青贮玉米在高原落地生根筑牢了根基。


自2019年起,多家合作社陆续在白沙镇玉湖村、新善村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2022年,当地引入现代化收割设备,玉米联合收割机高效完成秸秆粉碎与玉米粒收集,改变了传统种植收割模式,确保了丰产又丰收,因此吸引了不少外地企业入驻,洱源县新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总经理胡科说:“白沙地势平坦,适合机械化操作,能节约不少成本,比传统的人工采收效率高得多。我们在丽江种了1300亩,大理洱源还有两千多亩,每亩能有一千多元的收入。”


image.png

玉米联合收割机高效完成秸秆粉碎与玉米粒收集。 丽江融媒记者 和泳华 摄


如今,新善村的青贮玉米已形成稳定销路。“产出的青贮玉米主要供给大理周边的奶牛场,像欧亚、来思尔、新希望这些企业都是我们的合作对象。”和文德介绍,除了对外供应,村里的合作社还发展起了自营养殖,在政府的帮扶下,种植养殖产业实现了良性循环。


“良种+良法”的种植模式,让高原乡村焕发新生机。目前,白沙镇已带动种植青贮玉米5000多亩,村民们不仅能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收益,还能到种植基地务工,实现“一地双收”。“每个村民在基地打工,一个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每个合作社一年的劳务输出和土地流转收入能有几十万元。”和文德的话语中满是喜悦。


丰乐村村民和景荣对此也深有体会:“去年有人来承包我们的土地,我就来这里打工了,每天能收入170至180元,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目前,全市已累计推广种植青贮玉米25万多亩,辐射带动2000多农户参与种植。这一产业不仅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更有力推动了丽江“高端肉奶牛”产业发展,综合产值突破亿元,为高原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记者/秦文静 和泳华

责编/王君霞

二审/和众学

终审/张卫国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