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十四五” 迈上新台阶】繁花引路 高原农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11-07 13:04:08 阅读量3180 字数1604

走进位于古城区开南街道贵峰社区的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1100亩种植基地里,48种玫瑰次第绽放,织就了丽江高原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绚丽画卷。“这五年,仅我们基地就有1亿枝鲜花飞向全国、走向世界,‘丽花’成了丽江的新名片!”本地居民的话语里满是自豪。这份“美丽事业”,正是丽江在“十四五”期间坚定以产业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通过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延伸产业链条,激活乡村经济活力,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


丽江现代花卉园区花棚。(供图)

▼点击收听音频


步入园区,智能温室鳞次栉比,温湿度实现电子化精准监测与调控,传统农业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场景,已被“指尖轻点管田间”的智慧农业所取代。“十四五”以来,丽江依托独特的高原气候条件,深耕“特”“优”农业赛道,不仅让这座温室种植基地持续领跑,也让周边村民迈向共同富裕的步伐愈发坚定。保吉村村民和月华,三年前还在城里奔波打工,如今已成长为田间组长,带领40人的团队种植玫瑰。每天穿行于花丛之间,她的语气中满是身为“护花人”的骄傲。


丽江现代花卉园区工人和月华。(丽江融媒记者 杨四见 摄)


在这片世代耕作的土地上,一座座智能温室拔地而起,一株株玫瑰花悬空种植在离地约60厘米的管道内,水肥一体化自动设施覆盖率达85%以上。村民们既惊叹于科技的力量,更欣喜于能成为“美丽事业”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园区工人张英分享道:“来花卉园区不到一年,收入提高了不少,平时一个月的工资有4000元左右,旺季时有6000至7000元。在这里工作就像在花园里面一样,边干活边赏花,不仅心情好,感觉人都变美了。”


工人正在进行鲜花质检。(丽江融媒记者 杨四见 摄)


鲜花绚烂绽放,贵峰社区居民的笑容也愈发灿烂。园区依托“四季花开”国家3A级景区,整合周边传统村落、红色教育基地、非遗等资源,推动农文旅融合一体化发展。自去年试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 5 万人次,实现了 “赏花经济” 与乡村旅游的双向赋能。


贵峰社区开展研学活动。(丽江融媒记者 杨四见 摄)


花卉园区掀起的就业热潮,是丽江“十四五”就业增收工程的缩影。五年来,丽江市人社部门打出“对外输出+就近就业+创业帮扶+技能提升”组合拳,通过劳务输出转移、就近就业安置、技能培训赋能等“七个一批”举措,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均稳定在40万人以上。

2024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53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349人,扶持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384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56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达8.09万人。从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收入统计看,丽江市农村常住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例达47.36%,同比增长6.6%,务工促增收成效显著,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村居民增收的主要支撑。


丽江市202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集中欢送仪式。(供图)


产业兴旺,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十四五”期间,越来越多的传统农民换上崭新身份:产业工人、讲解员、农家乐老板、民宿主理人……他们以新时代农民的姿态,编织着自己的美丽生活。在多元产业带动下,贵峰社区居民收入显著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9年的1.6万元增至2024年的2.91万元,65岁以下劳动力就业率超95%。


丽江现代花卉园区工人下班打卡。(丽江融媒记者 杨四见 摄)


“十四五”期间,丽江通过持续盘活农村的“沉睡资源”,让更多农民既能“走出去”增收,又能“留下来”致富。从智慧农业的广泛应用,到就业增收的全面覆盖,丽江用五年时间,让高原特色农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引擎”,让百姓的生活像园中鲜花般芬芳艳丽。以花为媒,以农为基,丽江在产业变革中破茧成蝶,在乡村振兴中勇毅前行——曾经的“发展难题”,正化作成为如今的“幸福伏笔”!


编辑/杨四见

责编/赵文立

终审/张卫国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