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息】文化信息二则

2025-11-16 10:58:21 阅读量2214 字数1435


石语·他留山石刻拓片展

在市博物院举办


11月14日,石语·他留山石刻拓片展在市博物院开展,展期至11月29日。


本次展出的石刻拓片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碑文,选取明代断氏墓碑、光绪九年的“宪恩保民碑”、光绪十一年的“碑记”、道光六年的“兰喇蒲墓”等4通碑文;第二部分为墓体上的图案,人物有孩童嬉闹、官绅端坐、牧童骑牛等,动物有牛、羊、马、鹿、麒麟、仙鹤等,花草有牡丹、梅、兰、竹、菊等,什物有葫芦、案几、茶壶、碗碟等,生动体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脉络和历史印记。“石语”意为“让石头说话,让石刻来讲述他留人的历史文化”。


他留山石刻拓片项目于2012年发起,为此,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为丽江师范学院)先后成立“滇西北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基地”“滇西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献基地”,确保项目得到不断推进,历时13载后取得丰硕成果。项目团队先后获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永胜他留人碑刻档案整理与研究”、云南省高校古籍整理项目“丽江永胜他留古墓群碑文整理与研究”、丽江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他留人古墓群石刻造像艺术整理研究”等。此外,杨林军、涂静等人先后完成《丽江永胜他留古墓群碑文整理与研究》等5篇论文,初步完成《他留山石刻文化艺术赏析》《他留山契约文书整理与研究》等两部著作。


马、鹿拓片。


在滇云大地繁复多元的文化图景中,彝族支系他留人以其独特的文化体系独树一帜,他们不仅有自成体系的语言与丰富的民俗传统,历史上更曾创制出82个文字符号,呈现出深厚的文化积淀。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营盘村墓群”拥有墓葬约6300座,规模宏大,为西南地区所罕见。墓群历史绵延近400年,现存最早墓碑可追溯至明代万历年间,其营造与使用延续至民国时期,堪称一部镌刻在石头上的编年史。墓群中的石刻艺术尤为丰富,碑文均以汉字书写,石刻图案题材多样、技艺精湛,涵盖人物、动物、花草、器物等,形象生动,意趣盎然,展现出高超的工艺水平与独特的审美追求。


本次拓片展旨在系统呈现他留石刻的艺术精髓,推动珍稀文化遗产走向公众视野;旨在有机融合丽江文旅资源,增强地域文化品牌影响力;旨在积极践行民族团结理念,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本次拓片展得到中共丽江市委宣传部、丽江师范学院、丽江市博物院、永胜县文化和旅游局、丽江纳西文化研究会、丽江市徐霞客研究会、他留博物馆的大力支持。


丽江融媒记者白浩图/文





小说《两荞花开》出版发行


和华的乡土题材小说《两荞花开》最近由华文出版社出版发行。


《两荞花开》封面。


这部小说的创作题材源于作者耳闻目睹的玉龙县金沙江边两荞村的真实生活,讲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罗二昭、和英杰一家两代人的生活变迁,反映出两荞村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发生的巨大变化。如,纳西族村民和英杰、李润莲两口子一直积极劳动、艰难生存,克服重重困难供养几个子女读书。最终,大儿子和远通过读书走出河谷、走进都市,其余几个子女也通过辛勤劳作获得幸福生活。故事情节生动鲜活,字里行间充满泥土味、烟火气、民族情、人间爱、乡村美。


和华本名和继华,纳西族,玉龙县人,从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系毕业后曾入伍,2005年8月转业到云南省某监狱工作。他的数十篇理论文章多次在云南省监狱管理局、全国监狱信息调研协会云南分会主办的评选活动中获奖,另有数十篇稿件被《法治云南》《云南监狱》等刊物采用。


丽江融媒记者白浩文/图




编辑:白   浩

校对:张小秋

二审:和继贤

终审:郭俊燕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