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滇西边境的盈江县,本应寂静的田间却铺开一片“反季”的金色画卷。稻穗低垂,随风轻摆,在暖阳下泛起层层光泽——这异常的热闹,来自当地农户增收的又一“法宝”——再生稻。曾经农闲的“空档期”,如今成了实实在在的“增收期”。


在太平镇弄盏村的稻田里,自动化收割机来回穿梭,轰鸣声中奏响丰收乐章。机械过处,稻穗被精准吞入,经脱粒、清选,金黄谷粒尽数归仓,粉碎后的秸秆则均匀还田,化为下一季的天然养分。不多时,运粮车便被金灿灿的稻谷装满。

“‘一种两收’,省工省力又高产。”再生稻的种植诀窍,在于“留桩”与“追肥”。每年3月底播种,8月下旬头茬收割时,稻桩需保留约30厘米,随后及时施以有机肥与速效肥,激发稻桩的再生潜力——重新萌芽、分蘖、抽穗。这一过程,跳过了翻耕、育苗、插秧等环节,极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与种植成本。待到11月初,第二茬稻谷便如期而至。

说到收益,种植户沙小三满脸笑容:“我家30亩再生稻,今年亩产约150公斤。过去头茬收完,田就闲着。如今多了这三个月‘空档’收入,仅再生稻就为家里增收近万元!”言语间,满是科技种田带来的获得感。

据统计,2025年盈江县再生稻种植面积已达31310亩,总产量达4170吨。再生稻不仅成为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又一新兴产业,更让越来越多农户体验到“藏粮于技”的丰收喜悦,为边疆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盈江县融媒体中心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