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随着寒气渐深,自然界进入“冬藏”阶段。中医强调“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时人体阳气也顺应自然,逐渐内收,阴气渐盛,因此很多人会感到手足不温、关节僵硬,并容易受凉引发呼吸道疾病。小雪节气养生,关键在于“顺应自然,固护阳气,调畅情志”,从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进行调节,以安然过冬。

11月21日,古城区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 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唐云芳 走进FM97.7丽江旅游交通广播直播间。(丽江融媒记者 徐蕾 摄)
一、饮食调养:温润平补,固护阳气
中医讲“虚则补之,寒则温之”。小雪,饮食应遵循“温补养阳”原则。饮食不宜生冷,也不宜太燥热,可选择平性、濡润的食材,如沙参、麦冬、阿胶、甘草等能滋阴润燥;生姜、肉桂、羊肉等则有温中散寒、补益气血的作用。此时食用生姜羊肉汤、桂圆红枣茶等药膳,既暖身又养血。
需避免食用冰镇饮料、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影响消化功能。
二、起居防病:早卧晚起,避寒就温
《黄帝内经》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季应顺应天时,早睡以养阳气,晚起以待日光,避免清晨寒气伤身。衣着宜保暖,尤其护好颈、背、脚等易受寒部位。居室应保持空气流通,但不宜过热出汗,以免阳气外泄。
运动宜选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项目,在晨光下运动,以出微汗为佳,避免大汗伤阳。多晒太阳,尤其多晒背部,有助于振奋阳气,预防情绪低落和感冒。
三、情绪调节:静养心神,内守为安
冬季阳气内敛,人情绪易低落,中医称之为“阳消阴长”。此时应“使志若伏若匿”,减少外出,多静养。可适当冥想、听舒缓音乐,或从事安静的活动,避免信息过载与精神耗散。保持心情平和,让阳气潜藏、神志安宁。
四、保健小方法:穴位按摩助气血
日常可按摩涌泉穴(足底前部凹陷处)和足三里(膝下四横指,胫骨旁开一指),每穴按揉2–3分钟,以酸胀为度,每日按揉1–2次。常按这两个穴位有助温通经络、增强体质,适合冬季保健。
五、特别提醒:慢性病患者要加强防护
心脑血管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小雪节气要格外注意保暖,按时服药,饮食有节,运动适度,避免寒冷刺激引发不适。
总之,小雪节气养生重在“藏”与“暖”——藏好阳气,暖好身心,静养为主,运动为辅,方能与自然同步,健康度过寒冬。


编辑/徐蕾
责编/杨四见
终审/张卫国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