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过程中,丽江市坚持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因地制宜,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推进基础设施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涌现出一批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党员亮身份作表率,人居环境整治见成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千万工程”经验落地生根的关键一环。在此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

玉腰冲村宽敞的村道。(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我们玉腰冲村紧紧牵住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这一‘牛鼻子’,全力建设美丽家园。”据永胜县永北镇南华社区玉腰冲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组长施正菊介绍,该村创新“党建+人居环境整治”模式,8名党员亮身份、作承诺,主动认领“责任区”,“党员示范户”带头整治自家院落并帮助邻里,让党旗飘扬在人居环境整治一线。

兴泉社区龙洞河片区一角。(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我们召开群众大会,动员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据华坪县兴泉镇兴泉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刘昔书介绍,通过召集群众、与周边企业共同商议,汇聚多方力量整治环境,如今,昔日“污水横流、垃圾乱堆”的片区变成了环境整洁、设施完善的美丽家园。
“厕所革命”、污水垃圾治理暖人心
丽江各地精准发力,从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入手,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玉腰冲村的儿童娱乐设施。(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玉腰冲村从“小厕所”入手解决“大民生”,秉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原则推进“厕所革命”,全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超99%,彻底解决了“如厕难、夏天招蚊蝇”的老问题。同时,通过修建管网、处理站,实现污水全收集全治理,并建立垃圾网格化管理与日常清运机制,有效解决污水和垃圾治理难题。

均良下村村道。(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玉龙县拉市镇均良下村党支部书记木金江表示,该村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中,实施“厕所革命”、三线入地、管网铺设和“屋面雨水、路面雨水、厨房污水、卫生间污水”收集等工程,基础设施实现整体提升。如今,村内道路由专业保洁员负责清扫,家家户户落实“门前三包”“庭院五整洁”,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美丽生态激活“美丽经济”,乡村振兴路径更宽广
环境改善的目的是促进发展、造福百姓。随着人居环境的提升,丽江的乡村纷纷借势发展特色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黄腊老村委会比依村民小组巷道。(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宁蒗县红桥镇黄腊老村委会比依村民小组村民宋哪卡切身感受到了环境变化带来的红利:“路加宽了,房子建得很漂亮,人居环境也变好了。”他办起了民宿和餐饮,从事旅游接待,年收入六七万元,生活越过越红火。

黄腊老村委会比依村民小组的公共卫生间。(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均良下村则将环境改善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据木金江介绍,基础设施提升后,均良下村的农田由村集体统一管理、招商和规划,发展观光农业、稻田养鱼、食用玫瑰等产业,为乡村旅游赋能。兴泉社区龙洞河片区也因环境改善吸引了攀枝花等地的众多游客,村里更是新增了三家休闲山庄,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丽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分类施策,挖掘各地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农文旅融合村、特色产业村和绿美旅居村。同时,将工作重点从补短板转向管护运行,并协同提升乡村公共服务与产业发展能力,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从“脏乱差”到“净绿美”,从“整治环境”到“经营风景”,丽江的乡村正在发生一场由外向内、形神兼备的深刻变革。这条以党建为引领、以人居环境整治为起点、以产业兴旺为目标的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记者/赵丽军
责编/和真羽
二审/和众学
终审/张卫国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