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路上】家暴“零容忍”,依法护权益

2025-11-25 19:21:11 阅读量1928 字数1068



暖阳护航,法治同行。11月25日,是“国际反家庭暴力日”。家暴绝非“家务事”,而是触碰法律红线的违法行为,筑牢反家暴安全防线,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


11月25日,云南凌云(丽江)律师事务所律师金古尔布做客FM97.7丽江旅游交通广播直播间。(丽江融媒记者 杨超 摄)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明确,家暴包括家庭成员间殴打、捆绑等身体暴力,以及谩骂、恐吓、冷暴力、控制型暴力、PUA式心理操控等精神侵害。值得关注的是,同居伴侣等共同生活的人之间的暴力,参照此法执行;父母与子女、继父母与继子女等抚养关系中的暴力,同样适用此法。


古城区法律强基“法律明白人”民法典及婚恋纠纷专题培训。(供图)


遭遇家暴后,及时报警是维权关键。公安机关在接到报警后,将立即采取行动进行处置,既确保安全,又能够有效固定证据。与此同时,受害人可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书面或口头申请均可,紧急情况24小时内即可作出裁定,能有效隔离施暴者、阻断暴力升级。若家暴导致离婚,施暴方作为过错方可能少分财产、失去子女抚养权,律师可协助收集证据、制定诉讼策略。


“反对家庭暴力 共建平安家庭”专题普法讲座。(供图)


从法律责任来看,家暴可能涉嫌故意伤害罪、虐待罪等刑事犯罪,公安机关出具的告诫书可作为家暴事实的重要证据。此外,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遭受家暴将获特殊保护,学校、医疗机构等发现相关情况需强制报警。


婚姻家事纠纷高频疑难问题解答。(供图)


目前,受害人除法律途径外,还可向妇联、村委会、居委会、庇护所求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明确,单位和个人有权劝阻正在发生的家暴,特定机构负有强制报警义务。


云南凌云(丽江)律师事务所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供图)


近年来,我国反家暴工作成效显著,法律体系日趋完善、司法干预更主动、社会共识从“隐忍”转向“零容忍”,但证据规则、施暴者矫治机制仍需优化。让反家暴意识深入人心,需家庭、社会、司法多方协同,丽江社区庇护所已24小时开放,为受害者提供帮助。在此,我们向全社会发出呼吁:

·如果你是受害者:立即报警!拨打110或妇联热线0888-12338,法律会为你撑腰,丽江的反家暴网络正等你加入!

·如果你是目击者:不要沉默!一次劝阻、一声报警,或许就能挽救一个家庭。

·如果你是社区工作者:请成为“反家暴观察员”,用你的眼睛发现隐患,用你的行动传递温暖。

·如果你是企业/学校:为家暴受害者开辟绿色通道,让他们在职场、校园找到安全感。


编辑/杨超

责编/李婧

终审/和继贤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阅读/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