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擦亮,连夜缠绵的细雨留下的坑洼还闪着微光,像极了点点繁星,还没来得及吃早饭的杨卿已经和同伴踩上春泥,奔波在玉龙县黎明乡堆美村委会的村道上……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今年的开课方式与往年不同,各地都在推迟开学时间,同时积极探索“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新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在特殊时期不离家、不提前返校,做到教师不停教、学生不停学,确保教学工作要求、教学质量不降低。
目前学校已经全面停课,但是玉龙县黎明乡堆美完小新学期的教科书已经“如约而至”。“我觉得新书到了就不能这样放着!”黎明乡堆美完小的杨卿老师说道。因此,2月27日,杨卿便和学校另外3名老师一起自发组织去给一至六年级的学生送去新学期的课本。
据了解,堆美完小109个学生居住的村子很分散,这次杨卿他们要为除了幼儿班外的95名同学送去新课本,最远的离学校约16公里。“我们早上出发,大约晚上19点回到学校。照这速度,两天就能送完了。”杨卿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堆美完小在进行线上和班级微信群辅导教学,但孩子在家缺乏一些新的读物,把书送到家可以让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培养自主学习精神,培养家庭耕读文化,勤耕重读的氛围。”
印象中,所有学生都对新课本有一种偏爱,开学第一天就是盼着拿到崭新的课本。唰……飞速翻动的课本,闻着有点点刺鼻的书香……
他们带去的可不止是课本,更是同学对知识的渴望!
杨卿走进虎贤家的时候,虎贤正在家里专心写着作业,看到老师拿来了新课本,高兴极了。
虎贤是堆美完小三年级的一名学生,平时就是一个喜欢运动、喜欢帮助同学的小女孩。“她平时在校表现也很好,我们去她家的时候,没有想到她很认真地自己在学习,看到学生这么努力,当老师的也很欣慰!”杨卿说。
“我们平时就完成老师在微信辅导群里布置的作业,都看不到老师同学,这样上课有点不习惯。刚刚,老师来给我送课本了,是全套的课本,我没有想到在家也可以收到新课本。”乔美很高兴地跟记者说道。
堆美完小五年级的学生乔美,家住在离学校7公里的村庄,平时都是“跨过”7公里来到学校求学,这次是老师“跨过”7公里来“送学”。
如果知识有距离,我想它是7公里!
杨卿,黎明乡堆美完小的一名教师,毕业后他就来到黎明乡任教,一待就是29年。
中间为杨卿
“我记得当时来黎明任教,去的第一个学校就只有七八个学生,但这所学校也是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希望啊!”初来乍到,杨卿发现自己跟学生之间在语言的沟通上有些问题。杨卿是玉龙县九河乡地地道道的白族人,但他接触的学生基本都是傈僳族的,“大一点的孩子还能正常交流,小一点的交流起来就有点困难了,听不懂傈僳话就跟学生交流很少,所以只能自己慢慢学习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杨卿告诉记者,我没想过做什么大事,言传身教,能让孩子们走出大山我就很高兴!
“现在我傈僳话说得比白族话还顺溜呢! 哈哈……”
有人说:“一切终将过去,但过去之后,有人依然停留在原地,有人已经迭代升级。”
延期开学
见证一个假期
一场抗疫
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
愿疫情过后
孩子们都能收获更好的自己

记者/木红豆
编辑/木文秀
责编/李铁成
新闻热线/0888—5122344
©丽江市广播电视台
(发稿编辑:本台报道)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