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香中,体悟人间大爱,革命大义
在阅读中,感受和传承共产党人的信念与忠诚
从红色经典、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欢迎关注FM97.7特别节目
悠悠党史映春晖 红色经典伴我行
云南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一级警员
和莹
大家好,我是云南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一级警员和莹。我为大家推荐的经典书目是《红岩》。《红岩》是现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我选择朗诵的片段是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许云峰在监狱中进行的一场特殊的战斗,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共产主义战士都能作为他对敌的战场,进行对敌人特殊的战斗。
一片漆黑的地窖里,冰冷潮湿,层层岩块和巨石,堵绝了阳光、空气和一切人间的声响,恰似一口密封了的活棺材,深埋在阴暗的地底。成年累月,只有那缓慢得无法察觉的浸水,从石缝中渗出来,不时地带着单调微弱的滴答声,落进这无人知晓的洞穴。
在这无声的、阴暗的地窖里,他有了许多时间来沉思默想。他想过去,也想将来。想到自己怎样从一个受尽迫害的工人,变成一个革命者;想到党、想到在延安学习时住过的窑洞,和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时的激动。也想到即将到来的胜利,和胜利后建设社会主义的壮丽事业。但他想得更多的,还是当前的战斗,艰苦复杂的战斗……为了熟悉战斗的环境,他仔细摸索过这地窖里的每一块石头,反复设想过有关这里的一切。现在,这间地窖的每一个角落,他都完全熟悉了。在黑暗中长期生活,触觉和听觉渐渐代替了视觉,使他能“看见”黑暗中的环境。这地窖不算小,过去也许关过很多不屈的人。当他有一次从腐朽潮湿的稻草堆里,摸到一副锈蚀了的脚镣时,他更肯定了自己的估计。那副早已锈坏了的铁镣,有着明显的在石棱上磨损折断的痕迹。这里,曾经发生过人所不知的战斗。一种亲切的感觉,像阳光一样,照亮了这战斗的环境。
许云峰在左面的石墙上反复探索,终于找到了一处条石接缝较宽的地方,那是在靠近墙角的角落,从左面数过去的第三块条石。他用手指在接缝间用力挖了一下,湿润的石灰粉屑掉下了一点。新的发现,给了他很大的启示,他拿定了主意。
许多日子过去了,他的手指早已磨破,滴着鲜血,但他没有停止过挖掘。石灰的接缝,俞挖得深,他的进度俞慢。脚镣手铐妨碍着他的动作,那狭窄的接缝也使他难于伸手进去。
困难,但是困难不能使他停止这场特殊的战斗。
云南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见习警员
杨逸超
大家好,我是杨逸超,是云南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见习警员,今年29岁。平日我喜欢读书,我认为书中有着无尽美好的世界,翻开书籍的那一刻就像是走进另一个世界,既像陶渊明的桃花源,又像是爱丽丝的仙境,这,是由你自己构建的瑰丽世界,今天我为大家推荐一部家喻户晓的小说,这部小说很可能是您小学时老师推荐的必读书目,也可能是初中老师规定的好词佳句摘抄对象,更可能是大学是你的课外老师,它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1933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一般的战士。
下面我为大家诵读第二部第三章中的一个著名段落:
“保尔用手慢慢摘下了帽子,悲痛,巨大的悲痛充满了他的胸膛。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苟且偷生而愧疚。那么,在生命结束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贡献给世界上最美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必须抓紧生活,要不,一场突发的疾病、一次偶然的灾难都会中断人的生命。
保尔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陵墓。”
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著名段落,保尔因为负伤而难以参加工作,伤愈之时,他在街上漫步,走道烈士墓附近,保尔十分悲痛。这是著名的独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前进。它从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人生观的角度阐释了人生的意义在何处。又反映了保尔因伤而产生出无法为人民奉献的失望心情。保尔因此而产生要珍惜时光,努力生活的思想,当一个人身体健康、充满青春活力的时候,坚强是比较简单且容易达成的,只有生活像铁环那样紧紧箍住你的时候,坚强才是光荣战斗!我们今天的青年一代,很需要读一读这本专为年轻人而写的书,因为他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它能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节目播出时间:4月23日-5月7日 每天9:15 14:45 20:45
播出频率:FM97.7
节目制作:张坤
新媒体编辑:左林珏
编审:李霞 赵文立
终审:马湘 和红军
(发稿编辑:本台报道)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