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建党百年 育时代新人”——丽江市直机关第十三届“红土地之歌”演讲比赛精彩回顾。
凳子的变化
开始前,我想先给大家看一张照片。这是永胜县鲁地拉傈僳族同胞家里的一张照片。各位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是脏乱的地面上摆着的入口的餐具?是黑乎乎的锅里里不知道在煮些什么的食物?还是已经被熏黑且掉渣土的墙壁呢?我比较好奇,照片里的女性为什么要坐这么矮的板凳做饭?大家想想啊,坐在这么矮的凳子上,身体是蜷缩着的,她为什么要用这么不方便的做饭姿势呢,而且整个屋内没有桌子,就意味着等饭熟了,一家人都要坐在矮板凳上蜷缩着进食。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直到我更多的看到了这样、这样、以及这样的照片,我理解了为什么。因为贫困。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斗争的事业。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经历了社会救济式扶贫阶段,广大共产党人许下:“扫除旧中国所遗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的宣言;1978年我们处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着力点的反贫困阶段,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明确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子;1986年中国迎来以区域发展为主的开发式扶贫阶段,“八七扶贫计划”让农村平均贫困发生率降到了3.4%;2001年全国进入整村推进与“两轮驱动”的综合性扶贫阶段,在农村建立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减贫事业提供了新的目标;2012年,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指引下,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员就像当年那一群在旧中国寻求救亡图存新道路的初代共产党员一样,在中国脱贫道路中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准扶贫路。
岁月赓续,共产党人在减贫事业中的精神永不磨灭。我们丽江的共产党员接过前人的火种,用红军万里长征的毅力、抢渡金沙江的锐力、过丽江的决断力,在滇西大地上续写了为民服务的成绩。2020年底全市实现17.91万贫困人口脱贫,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276元增加到2020年的12787元。脱贫攻坚五年来,各村的硬化道路长长了,贫困户的产业壮大了,读书郎的未来变亮了,丽江市由此迈上了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
最后再给大家看几张照片,这些照片中的凳子高了,墙面干净了,房屋宽敞了,一切又是新的了。这是现在的永胜县路鲁地拉傈僳族同胞的家。
百余年前,北大教授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中讲到: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性格有很多弱点,但是在我们中国人身上,有其他任何民族都没有的难以言喻的温良。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我们才能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实现脱贫攻坚以来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正是这种力量,我们的国从此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局面;正是这种力量,我们的党必然打破历史周期律。听啊,“红土地之歌”正在每一个国人心间唱响;看吧,新时代的少年中国必将在世界舞台上熠熠光芒!

新媒体编辑:左林珏
编审:李霞 赵文立
终审:马湘 和红军
(发稿编辑:本台报道)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