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谭】《沉默的荣耀》何以出圈

2025-11-02 16:25:11 阅读量13910 字数1360


《沉默的荣耀》何以出圈


之  秋(市融媒体中心)


近日,谍战剧《沉默的荣耀》凭借过硬的品质收获了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该剧开播后收视份额创下同时期全国第一,累计触达观众超10亿人次,微博、抖音主话题播放量更是超26亿次。


一部已经剧透结局的谍战剧,为何还能如此引人入胜?


《沉默的荣耀》是聚焦新中国成立前后台湾隐蔽战线斗争的剧集,讲述了1949年至1950年间,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革命烈士在白色恐怖时期潜伏台湾的真实事迹,为观众还原了隐蔽战线上一段段荡气回肠的往事。


该剧打破了很多谍战剧借历史背景演绎虚构故事的惯例,通过讲述吴石等革命烈士的真实故事,让历史上的“隐蔽战线”从抽象的概念变成可感可知的故事,让英烈形象鲜活可触。剧中,吴石将军以身涉险几次传回重要情报、朱枫女士被捕后吞金自杀、台工委书记蔡孝乾叛变等情节均高度还原真实历史。这种对历史真相的执拗追求使得《沉默的荣耀》的社会意义完全超出了谍战剧的范畴,更趋向于一部庄严的史诗。


不同于其他谍战剧抽丝剥茧的叙事逻辑,《沉默的荣耀》在开篇就已点明吴石、朱枫等烈士牺牲的结局。这种剧透式的剧情设置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观众的好奇度,却成功地将观众的注意力从“主角是否牺牲”转移到“主角为何牺牲”,促使观众思考革命前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深层原因


《沉默的荣耀》在叙事手法上刻意规避了对悲壮的过度渲染,跳出以往谍战剧惯用的层层反转、跌宕起伏的剧情设置,改用平实朴素的方式、平缓细腻的节奏传递力量与温情。剧中的台词“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在全网引发共鸣。这句吴石将军赴台潜伏前的独白,初听寻常,等到剧终时4位烈士慷慨赴死时再回味这句独白,方能体会其中决绝的分量。


秋景。


如果说《沉默的荣耀》在题材上占了先机,那么,演员的选择更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剧中4位革命烈士的扮演者于和伟、吴越、余皑磊、魏晨均为实力派演员。他们通过细腻传神、张弛有度的表演,为观众鲜活再现了历史人物的神韵。尤其以吴石扮演者于和伟的无声表演打动人心:与敌人周旋时的冷静和智慧、目睹同志牺牲时的错愕和心痛、与家人相处时的温馨、狱中写血诗时的呼吸和微颤……这些细腻传神的演技让赫赫有名的“状元军官”得以“复活”。


此外,吴越饰演的朱枫摒弃“脸谱化”的英雄形象,通过大量生活细节刻画出“女性克制的力量”;魏晨扮演的聂曦成功展现了年轻的革命者忠于信仰、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赤诚;余皑磊饰演的反派人物谷正文则赋予角色“阴险狡诈+神经质”的层次感,他与于和伟的多场正邪博弈的对手戏,仅眼神的交锋就火花四溅、张力十足。


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沉默的荣耀》主创团队在拍摄前曾大量走访吴石等烈士的后人,收集、考据史料。例如,剧组从陈宝仓的家属处了解到“陈宝仓被捕后腿部肿胀严重”,剧中特意还原了这一细节;朱枫烈士的孙女朱容瑢回忆祖母是“优雅美丽且极具商界才华的女士”,编剧特意增加了她“临刑前手捧玫瑰花”的情节。


剧中的4位烈士临刑前,反动派准许他们留下遗言,吴将军没有多言,只挥毫写下绝笔:“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这首绝笔诗画龙点睛地道出了全剧的核心和灵魂——先辈的革命信仰,沉默却震耳欲聋。


图片由周侃摄。





编辑:白   浩

校对:张小秋

二审:和继贤

终审:郭俊燕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