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来丽江可以吃什么美食?先来听我介绍介绍…
丽江腊排骨火锅
丽江腊排骨有效地把肉味和骨质味完美的融合,经过熬制,让腌制和晾置处理后的腊肉香味彻底地散发出来,不管往腊排骨汤锅里烫什么菜,都会带有腊排骨浓郁的香气。
△△△图片来源于百度
米灌肠
米灌肠在纳西语中称作“麻补”,它以猪血、大米和各种香料一起混合,塞进猪肠,就形成了纳西的特色米肠。煎炸过后米香混合着肉香,外脆里软,味道好极了。
看到这儿,你肯定要说”这些都听过了,甚至吃过了,也没什么特别的。”那今天记者就带你走进丽江古城,回到丽江七八十年代,体验最传统的丽江美食。
来到古城七一街八一下段,市一中老大门对着的路往里走,你就会看到阿嬷奶小吃店,222号的纳西老宅里,我们就见到了依古迪阿嬷奶。
“你们几个人呀?两个人吗?坐着坐着我来给你们安排。”走进阿嬷奶小吃,主人曹文琪热情的招呼我们坐下。
“依古迪”在纳西语中是丽江的意思,”阿嬷奶”是对奶奶的亲切称呼。一坐下,热情的曹文琪马上就说:“快来尝尝巴掌凉粉。”
伸出巴掌,将凉粉放到手上,涂上阿嬷奶的秘制酱料,撕一片凉粉放入口中,孩童时的记忆瞬间涌上心头。
小小的一片巴掌凉粉在老丽江人的记忆中是最容易获得幸福感的美食之一,老一辈说:“六七十年代两分钱的一片凉粉,就能带来一天的快乐。”曹文琪说,自家的巴掌凉粉是她祖母传下来的,算下来已经有些年头了。
丽江本土音乐家宣科老人曾这样说过,“在中学堂(现丽江市一中)读书的那些年,最难忘的小吃当属曹奶奶(曹文琪的祖母)的巴掌凉粉了。”
1998年企业改制,曹文琪从原丽江地区食品公司退休,为了够供读正在上大学的两个孩子,1999年她开始投身旅游业,拉市海茶马古道旅游线路开发、虎跳峡旅游开发都少不了曹文琪的身影。
20年后曹文琪慢慢从旅游一线上退下来,闲不住的她,想继承祖母的手艺,留住丽江古城记忆味道,就这样阿嬷奶小吃开业了。说起开店的缘由,她说:“其实没什么原因,就是不想让丽江的老味道消失,再辛苦我也要做下去。”
问到做巴掌凉粉有什么秘方时,曹文琪笑着说:“其实我根本没有什么秘方,我只用我觉得最好的东西来招待客人。”
她说小时候最喜欢祖母做的红糖糯米卷,但是现在很多人都觉得麻烦,就不做了,而在她这里红糖糯米卷是她的招牌,金黄的糯米团,摊成圆形,煎至两面金黄,洒上红糖碎,再卷起来用刀一道道切开,红糖糯米卷就出炉。稍待片刻红糖融化,放进嘴里,红糖的香甜味和米香一起迸发,软糯香甜萦绕在舌尖。
曹文琪说:“我最喜欢和客人一起坐下来聊天,告诉客人以前丽江什么样子。”她用味道带客人品味着记忆里的丽江古城。
坐下来闲聊,当然少不了甜品,现做的牦牛酸奶,曹文琪每天都托人从香格里拉送到丽江,牦牛酸奶里的蜜汁曹文琪也要亲自熬制。红糖调和酸奶的酸涩,酸甜可口的酸奶配上手工制作的糌粑糕,简直完美了。
阿嬷奶小吃店的小吃还有纳西凉面、洋芋粑粑,这些看似普通的小吃,都是曹文琪用心料理的佳肴。
为了满足客人口味需求,曹文琪还推出了小吃套餐,跟据人数安排,让客人吃饱吃好。
曹文琪说:“有些客人到古城里比较晚,虽然我们家晚上不开门,但是客人来了只要敲门,我们在家都会招待,有什么都会尽量给他做。”
当我们坐下品尝曹文琪手艺时,曹文琪和她的爱人杨叔叔正在剥花生皮,她说:“这个花生米舂碎后,要放在调料里面,我不放心,就自己做,也不麻烦,好吃就行了。”
来到店里吃饭的客人说,“这个店一定要开下去,不然丽江吃不到这样的味道了。”美食既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文化,它如同古城的一部分,将所有的情怀化成一道道味觉记忆保存在食客的味蕾里、心尖上。
记者/杨四娟
责编/李铁成 雷凤娇
监制/和红军 和丽星 余金山
终审/杨国钧 总监制/马 湘
新闻热线/0888—5122344
©丽江市广播电视台
(发稿编辑:本台报道)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