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永胜“唐代铜钟”露天多年?文管所回应:群众存在误解

2019-02-25 15:07:49 阅读量51834 字数1024

丽江永胜疑似唐代铜钟残圈被“搁置”露天多年? 当地文管所回应:存在市民误解 (4)

日前,春城晚报、春城晚报客户端记者接到丽江永胜的群众反映,一件疑似唐代铜钟残圈长期放在原永胜县文化馆的露天坝头已多年,常年遭受风吹雨打,希望该唐代古钟得到保护,并能让钟顶与钟圈合二为一,不要再“身首异处”。该网民特别指出,此类文物珍贵稀有,与世无双,作为能够证明永胜历史痕迹的文物宝器,理当得到尊重和爱护。对此,记者在采访核实情况时,永胜县文物管理所负责人回应,群众存在不知情和误解。

丽江永胜疑似唐代铜钟残圈被“搁置”露天多年? 当地文管所回应:存在市民误解 (5)

市民杨先生介绍,丽江市永胜县民主广场西侧,是县文化馆原址,现为永胜县文化宣传中心。院内长期搁置一口唐代铜钟钟圈。此钟原在明代澜沧卫城的钟鼓楼上安置,历经风雨沧桑几百年,在清朝光绪年间,因火烧钟鼓楼,仅剩钟顶和图中钟圈尚存。目前,钟钮(钟顶部位)收藏在永胜县程海云南边屯文化博物馆作为边屯文化文物古迹展示,而此钟圈长期放在永胜县文化馆的露天坝头已多年,常年遭受风吹雨打,希望呼吁保护唐代古钟,钟顶与钟圈合二为一,不要再身首各置一处。杨先生还用手机拍下了图片向媒体反映这一情况。

01丽江永胜疑似唐代铜钟残圈被“搁置”露天多年? 当地文管所回应:存在市民误解_副本

据《永胜县志》1989年版第二章名胜古迹文物第二节573页记载,“觉斯楼铜钟:辛亥革命前, 永胜县城内南大街有座过街楼,高约15米。清顺治时名大观楼,康熙时改名觉斯楼。民间称为钟鼓楼。其位置即今百货公司, 商店旅社一段, 楼上有铜钟1口, 口面直径140厘米, 厚13厘米.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 (1893年), 钟鼓楼被火烧毁,铜钟同时损坏,现仅存钟口及钟顶 (今存县文化馆), 钟腰部分已经丧失。据《新纂云南通志》引《永北县地志》解释说: 此钟所言贞观四年铸,只属传说,不可征信,但光绪《永北直隶厅志》也说: ‘铸自唐贞观四年。’”

丽江永胜疑似唐代铜钟残圈被“搁置”露天多年? 当地文管所回应:存在市民误解

《永北隶厅志》修于光绪二十四年(1893年),落成于光绪二十七年 (1896年),刊印于光绪三十年(1899年),钟楼被毁正在此时。此钟疑唐时在大理鼓铸,五代或宋时,高氏移此。大德寺在城西山麓,与觉斯楼相距10余里,是否原为大德寺钟,后移于此,不得而知。

丽江永胜疑似唐代铜钟残圈被“搁置”露天多年? 当地文管所回应:存在市民误解 (2)

2月19日,记者就群众反映的情况,向永胜县文物管理所负责人核实情况。该负责人表示:“市民反映的这个钟圈一直都由文管所保管着,遗存的铜钟分两部分,钟钮部分现已保存于永胜县程海云南边屯文化博物馆内,钟圈部分也在运往程海云南边屯文化博物馆集中保存计划中,但由于位于文管所出口处的交通因市政广场修建车辆进入困难,暂时无法运输,当时只好将钟圈部分暂放于院内。由于院内周边活动的市民较多,可能因不知情而引起误解。”

(发稿编辑:春城晚报 王法)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