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radio【听,劳动者心声】和万娟:奋斗永不止息 热爱可抵万难

2024-05-02 19:21:27 阅读量16726 字数2879



每一个躬耕前行的日常

都是为向往的生活着色

每一个努力奋斗的你

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拓者、建设者

时间给予劳动收获,照亮江山万里

奋斗开创美好未来,闪耀岁月长河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特别节目

听,劳动者心声

奋斗永不止息
热爱可抵万难
束河司法所所长和万娟

 丽江束河司法所所长和万娟,这位纳西族的80后杰出女性,自2000年起便踏上了职业生涯的征程。2013年,她毅然选择了古城区司法局大研司法所,致力于在这片法治热土上播撒正义的种子。而在2022年,她更是接过了丽江市古城区司法局束河司法所所长的重任,继续服务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群众。

人们常说“十年树木”,在和万娟的24年职业生涯中,有11年都深深扎根在司法所一线阵地上。如同一棵坚韧不拔的树木,深深扎根在基层,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纠纷调解“好把式”

2020年2月,正是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丽江古城不再接待游客。正在服从统一安排,积极参与劝导滞留游客迁到统一安置点的和万娟,接到了“市长热线”平台转来的一个急件。从辽宁来旅游的一家人,在一家客栈预定了房间,客栈老板没有及时告知不再接待住客。客人赶到时,已无法入住,加上天色已晚,一时不知该何去何从,便要求客栈方赔偿。客栈方则认为疫情发展态势是不可预见的,属于不可控因素,不愿意进行赔偿。接到转办通知后,和万娟迅速联系双方当事人,赶到了现场,经过长达数小时耐心细致的工作,成功调解并协助客人在古城外找到安全的酒店入住,为擦亮丽江旅游名片作出了突出贡献。

“如我在诉,如我在调”既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司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宗旨的外化。在司法调解工作中,和万娟秉持这一信念,“把老百姓的事当自己的事去办”,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避免矛盾纠纷激化,常常会有辖区外的群众慕名找到束河司法所“马锅头调解室”找到和万娟进行调解。

在一次石榴买卖的纠纷调解过程中,因为双方当事人中一方属于纳西族同胞,在电话沟通过程中一直说着纳西语,和万娟为方便沟通,也用纳西语告知其按照调解法的相关规定,双方当事人都必须到场才能进行调解,让其尽快来到束河司法所。没想到这样的几句纳西话却给另一方听不懂纳西语的汉族同胞当事人造成了误解,认为和万娟“偏心”,“袒护”另一方当事人,拂袖而去不说,更是拨打市长热线投诉和万娟,“只有把法讲清楚了,才能把群众的心结打开”一念及此,和万娟忍住委屈,将自己置身于当事人的处境,思考当事人的心理感受,真诚、耐心地联系当事人说明情况并致以歉意,再次邀请双方来到束河司法所调解室,终于成功打开了双方的心结,成功化解了矛盾。

针对履行时限较长、调解标的较高的人民调解案件,为了更好约束双方当事人诚信履行协议内容,和万娟积极争取区司法局支持,与区人民法院有效对接,率先开展了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工作制度,确保了人民调解协议的有效执行,避免了案件调解成功后由于一方当事人不诚信履行协议内容再次引发纠纷。



普法援助“贴心人”






长期基层司法工作实践,使和万娟深深体会到,很多矛盾纠纷的根源,是部分群众不知道哪些做法说法是错的,哪些行为不能有,有了事情找不准解决的最佳途径。因此,做好普法成了和万娟心中的“法宝利器”。她开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研究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更加充足的干事劲头深入持久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努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基层群众能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和万娟结合居民和商户实际需求,起草了多份以《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为主要内容的讲稿,使用能够增强基层群众亲切感的纳西语,通过通俗易懂“接地气”的形式,联系自己在现实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具体案例,以案释法,深入村组、企业、学校,帮助群众理解掌握法律常识,树立法治意识。七五普法期间,和万娟参与法治宣传143场次,母语宣讲39场次,受众人数达3万多余人。如今,她又奔波在“八五普法”的路上,让“庄严的法律”插上智慧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3年,玉龙县白沙乡文海村的一位村民在外出务工时发生意外,不幸去世。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工地方和家属共同找到了束河司法所,在调解过程中,和万娟了解到,这位不幸的村民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境况艰难。他的姐姐早已出嫁,家中仅剩下年迈的父母与未婚的他相依为命。父亲因病长年卧床不起,母亲也已年过七旬,行动不便,并且年迈的老人只会说纳西语,存在沟通困难的情况。考虑到他们来到司法所进行司法确认的诸多困难,和万娟决定采取一种更为贴近群众、更为人性化的解决方式。她积极联系旅游专门法庭的法官,进行工作联动。人民调解员和法官一同前往白沙文海村逝者家中,进行巡回法庭的审理。在村民的家中,和万娟作为人民调解员和纳西语“翻译官”,认真细致了解逝者父母的意见和诉求以及未来将面临的困难和需要。在充分尊重逝者父母意愿的基础上,双方达成了赔偿协议,并当场将赔偿金交到了他们手中。

这次巡回法庭的审理不仅为逝者家庭带来了及时的经济援助和心灵慰藉,更是一次生动的普法教育。村民们亲眼见证了法律的公正和力量,也明白了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该如何寻求帮助和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样的审理方式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普及了法律知识,真正做到了司法为民、服务群众。

对讨薪的农民工、遭受家暴的妇女、在工地受伤的工人、触犯了法律的留守少年等需要法律援助的群体,和万娟更是倾注了最大的工作热情,把他们作为最牵挂的人,不遗余力面向他们宣讲《法律援助法》的法律法规,大幅度提高了法律援助的知晓率。



参政议政“好委员”

在担任古城区三届、四届政协委员期间,和万娟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善于收集社情民意,在两会上为民发声,建言献策,她提出的《关于建议对全区青少年开展健康心理教育的提案》、《关于建议对全区刑释人员开展技能培训与就业指导的提案》得到古城区政协的高度重视,并监督相关承办单位在现实中得以解决和落实。和万娟在2021年荣获古城区四届优秀履职政协委员。现在的她当选为古城区人大代表、丽江市人大代表,作为两级人大代表,她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在为民发声的路上,越走越好。


尽显温情“好榜样”

和万娟和丈夫都在政法系统工作,繁忙的工作让和万娟对孩子充满了愧疚,“妈妈工作忙,咱们两爷子还是去家门口的小饭馆吃点牛肉吧”丈夫和孩子的理解支持让她的内心充满了力量。2020年孩子被评为古城区优秀三好学生,受父母的影响,这个皮实的小伙子立志:“我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考到中国政法大学去读书。”

是的,和万娟只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基层法律工作者。

工作中有委屈吗?

有。

有泪水吗?

有。

可她后退了吗?

没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正如这句诗中所说,因为热爱,和万娟义无反顾选择了忠诚,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坚守。她立足岗位,扎根司法一线,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法治精神,用心去感受每一个案件的细微之处,用情去服务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群众,用爱温暖着基层群众的心。

奋斗永不止息,

热爱可抵万难!



END








采编:和琼

责编:李婧

终审:张卫国



(发稿编辑:广播中心)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