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radio【博物知旅】玉龙县白沙壁画博物馆:看白沙壁画 感受文物的魅力

2024-05-13 20:30:04 阅读量19313 字数1390




博 物 知 旅

夏日渐长,万物与绮

在旅行中,拥抱陌生 寻找惊喜,期待未知

在博物馆,窥探历史 感受过去,审视现在

当旅游遇上博物馆

是文化传承与旅游融合的无限可能

欢迎收听丽江市融媒体中心特别节目

博物知旅

玉龙县白沙壁画博物馆

白沙壁画博物馆主要以保护、挖掘、展示白沙明清古建筑群及其内的壁画为己任,开展了系列工作。

白沙明清建筑群由文昌宫、大宝积宫、琉璃殿、藏经阁、大定阁、金刚殿等古建筑组成,其中,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内保存有大量明清壁画45铺,面积144.77平方米。其中,琉璃殿内现存16铺,11.94平方米;大宝积宫内现存12铺,61.23平方米;大定阁内现存17铺,71.6平方米。馆内常设《琉璃殿壁画真迹展》《大宝积宫壁画真迹展》《大定阁壁画真迹展》《纳西族历史文化展》《白沙风物展》《白沙壁画精品图片展(复制)》及《金沙江岩画图片展》等。

看白沙壁画 感受文物的魅力

▲玉龙县文管所所长、研究馆员

  白沙壁画博物馆馆长

杨志坚


在元明时代,汉文化大规模进入丽江,汉、藏、白、纳西等民族杂居共处、共同发展、兼容并蓄,使丽江成为一个多民族共生共融的多元文化区。随着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兴盛,丽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互通有无、友好交流的一个重要见证地,纳西、汉、藏、蒙、白等民族文化交汇、共存共融之地。

白沙壁画


明朝时期,丽江木氏土司正值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建成了一批颇具规模的建筑群,并绘制了大量的壁画。这些壁画大多在明朝200多年里,先后由各民族众多画师陆续完成,其中有江南人马肖仙、中原道士张氏、藏族画工古昌、纳西族画匠和氏东巴,以及来自大理白族杨氏画师。


它融合了汉、藏、纳西、白等民族的绘画风格,表现手法活灵活现,人物栩栩如生。内容上体现了纳西族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兼容并蓄,是研究民族史、艺术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可以说,白沙壁画是中华民族人民传统友谊的结晶,多彩的民族创作技艺在这里交流互通,农耕和游牧文明从碰撞到交流互鉴,多民族文化在这片土地共融共生,所形成的多元文明成果被描绘在墙壁上,共同创作了中华瑰宝——白沙壁画。

《看白沙壁画 探索文物的魅力》


近年来,白沙壁画博物馆秉承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积极争取资金,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先后完成了大定阁壁画科技保护工程,文昌宫、大定阁、金刚殿、大宝积宫、琉璃殿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结合以文促旅工作,完成白沙壁画景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展览展陈设施内容的完善、提升工作,为更好地促进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玉龙县文化部门对白沙壁画、玉峰寺、北岳庙文物旅游景区的文物保护利用和旅游经营项目进行管理,并由文化部门下辖三多文旅公司运营,实现景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建立运转高效、科学合理的公司化运营管理模式,逐步使白沙壁画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兼有博物、旅游、遗址保护与学术研究等功能的新型博物馆。

白沙壁画博物馆建筑


随着丽江旅游业的发展,白沙壁画以直观、具体、可视的形式向人们展现了各民族在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历程的具体体现,让来访人群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熏陶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史料支撑和历史鉴照。

END


采编:徐 蕾 

责编:白万朝

终审:李 霞


(发稿编辑:广播中心)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