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玉龙县九河乡北高寨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作为上海对口帮扶重点项目之一,九河乡北高寨村人居环境提升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预计9月底全面竣工。这个曾经面临发展困境的传统村落,正逐渐蜕变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乡村。从污水横流到清水环绕:
近日,记者见到和锡武时,他正在古城区共和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内忙着收烤烟,双手熟练地翻检着刚采收的烟叶,仔细察看品质。今年52岁的和锡武,是古城区七河镇土生土长的纳西人。从生意失利的创业者,到扎根烤烟种植领域30余年的“土专家”,再到带领一方百姓增收致
时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在永胜县永北镇中和村委会,村民们迎来年度“首忙”:整地、灌溉、播种,田间地头忙碌而有序。随着“突、突、突”的声音响起,大拖拉机正在翻压绿肥。“刚刚这一块有1.2亩,我15分钟就翻完了,等晒干以后,我再来翻第二道,这样这个绿肥就可
在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藏着一份延续百年的味道——山脚村的干栏片不仅是当地人家餐桌上的寻常美味更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鲜活载体承载着一方水土的文化记忆与烟火温情制作中的干栏片。施甸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干栏片由优质干豌豆粒制成共有选料、磨面、调浆蒸煮、起锅、磕板儿
近日,玉龙县石鼓镇新华村的乌鸡繁育基地迎来一批新生雏鸡。这些毛茸茸的小家伙,承载着玉龙雪山乌鸡产业发展的新希望,也标志着当地在乌鸡规模化育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林下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和群松饲养的玉龙雪山乌鸡。(丽江融媒记者 侯玮 摄)玉龙
如果无法播放,请升级您的浏览器祖国西南,云南以76.4米到6740米的垂直落差,编织出独特的“立体农业图景”——在低海拔的湿热河谷里,热带水果挂满枝头,弥漫着浓郁果香;中海拔的山地上,优质鲜切花竞相绽放,铺就色彩斑斓的花田;高海拔的坝区中,特色农产品扎根沃
丽江中国西部研究发展促进会理事单位丽江德鼎农业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玉龙县石头乡海拔超过2600米的利苴村委会金美古村,曾经这里土地贫瘠、产业单一,村民多以种植玉米、马铃薯为生。而如今,山坡上苹果树硕果累累,药材苗迎风生长,林下有鸡,坡上有豆,一个融合种植
★ 在理2005 年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首次提出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一极具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重要论断。在这 20 年里,“两山论”这一理念如同一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在中华大地推动着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华坪县在
近日,丽江市经济作物工作站、市农业农村局信息与宣传中心到永胜县程海镇吉福村委会开展甜心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助力该村苹果产业提质增效。9月4日,丽江市经作站技术人员在永胜县程海镇吉福村委会纸房村苹果种植大户谢津的基地里开展技术指导。(丽江融
昔日面临“垃圾多、杂物多、柴火多”困境的传统纳西村寨,如今已蜕变为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和美乡村新样板。近年来,古城区文化街道文化社区红水塘居民小组通过“向资源要潜力、向群众要动力、向融合要效益”的“三向”发力创新实践,成功探索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在丽江市华坪县中心镇左岔村的梯田间,村民龙自蓉正带着工人穿梭于花椒林。剪刀轻响间,沉甸甸的花椒枝条落入筐中。“今年我家40亩花椒预计能收5吨多,收入超10万元。”她抹去额头的汗珠,笑容比烈日更耀眼。在这片曾因石多土薄的土地上,小小的青花椒正以蓬勃之势“麻”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今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云岭大地,来到丽江,进园区、访古城,调研特色农业、关注文化遗产、共话民族团结……为丽江发展擘画蓝图,指引方向。在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总书记称赞这里的事业“搞得很兴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并祝福丽江
近日,历经十年规划建设的云南省华坪县鱼鼻钗水库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正式投入运行。鱼鼻钗水库的建成,不仅结束了华坪县“靠天吃饭”的历史,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福泽千家万户的“幸福工程”。水利攻坚,补齐发展短板华坪县地处滇西北山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工程性缺
近日,丽江市林业和草原局组织丽江安徽商会10余名企业家,到我市重点规划建设项目——永胜县长坪山林下经济产业园实地考察,并开展招商引资洽谈。活动旨在依托丽江丰富的林地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引入优质市场主体与资本,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与生态价值
雪山脚下,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智能温室里,玫瑰与马蹄莲静待绽放。近日,中国工商银行丽江分行发放8952万元信贷资金,为当地“美丽产业”注入金融活水,推动其向惠及民生、带动增收的“幸福产业”转型。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是当地依托气候与自然资源优势打造的现代农业标杆
在平均海拔 2500 米的古城区文化街道,红水塘居民小组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山间。近年来这个典型的纳西族聚居村落,以 “生态优先、以果为媒”为指引,汇资源、聚民力、融产业,蹚出了一条“生态好、农旅活、民受益、村振兴”的特色发展路。红水塘居民小组以“果”为媒守生
在平均海拔 2500 米的古城区文化街道,红水塘居民小组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山间。近年来这个典型的纳西族聚居村落,以 “生态优先、以果为媒”为指引,汇资源、聚民力、融产业,蹚出了一条“生态好、农旅活、民受益、村振兴”的特色发展路。红水塘居民小组以“果”为媒守生
8月27日,金沙江畔的陡峭山坡上,一架无人机吊运着百斤石榴飞越200多米深谷,将传统人力运输10分钟的路程缩短至1分钟以内。无人机吊运软籽石榴。(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8月末的玉龙县鸣音镇东联村,金沙江干热河谷的山坡上,一排排石榴树硕果累累。与往年不同
8月28日上午,《早安丽江》节目邀请了宁蒗彝族自治县拉伯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何锡鸿,通过FM97.7丽江旅游交通广播与大家分享拉伯乡野生菌产业发展实践之路。嘉宾:宁蒗彝族自治县拉伯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何锡鸿。(供图)如果无法播放,请升级您的浏览器点击收听↑拉伯
8月26日,丽江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在永胜县三川镇翁彭村组织实施了无人机施肥作业,为2300多亩水稻精准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这一举措不仅显著提升了施肥效率,也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保障粮食稳产增收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在翁彭村连片稻田上空,植保无人机根据预设航线平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