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西部之光·丽江篇章】杨文仙的十年:荒山披绿 苹果生金

杨文仙,丽江中国西部研究发展促进会会员单位——宁蒗县绿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她用十年的时间,让荒山披上了绿装,让带着高原阳光味道的苹果香飘四方,带动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杨文仙捧起刚摘的苹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笑容。(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在荒山野岭播

2025-11-19 14:43:27
百日攻坚|丽江永胜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启动

  近日,永胜县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羊坪乡长梁下社路率先开工,标志着2025年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永胜县2025年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共22条38.545公里,覆盖大安、仁和等12个乡镇,总投资4200万元。项

2025-11-19 10:37:51
【早安丽江】丽江36家企业获评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农业发展龙头领航近日,丽江市新认定36家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涵盖粮油、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将进一步引领全市农业产业化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11月18日,丽江市农业农村局 乡村产业与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科科长 彭涛和丽江德商汇电子商务

2025-11-18 11:45:41
笔耕乡土 解码丽江——诗人龚学敏丽江驻村走访记

近日,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星星》诗刊原主编龚学敏以“中国作家驻村计划”为契机走进丽江。从乡村田野到古城街巷,从文化场馆到山水之间,他以作家的细腻与敏锐洞察,深度解码丽江千年“和”文化根脉。每一次驻足、每一场对话,都搭建起文字与乡土的坚实

2025-11-18 11:00:03
市农业农村局:“千万工程”解锁乡村振兴“新密码”,绘就乡村幸福“新画卷”

近年来,丽江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切口,锚定“村组共富、全域和美”愿景,补短板、守底线、促振兴,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迈出新步伐,建设具有丽江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环境颜值双提升,村庄美了

2025-11-18 10:55:45
丽江“魔芋王”卖了5000元!

“重达21.5千克、直径42.5厘米的丽江‘魔芋王’卖了5000元,被省内的一位芋商购买了!”11月9日,永胜县鲁地拉镇闷龙河村委会阿拉坪小组的魔芋种植大户杨文说。村民种植的“魔芋王”。(丽江融媒记者 赵庆祖 摄)此前,记者到永胜县鲁地拉镇闷龙河村委会阿拉

2025-11-10 16:22:36
【决胜“十四五” 迈上新台阶】繁花引路 高原农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走进位于古城区开南街道贵峰社区的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1100亩种植基地里,48种玫瑰次第绽放,织就了丽江高原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绚丽画卷。“这五年,仅我们基地就有1亿枝鲜花飞向全国、走向世界,‘丽花’成了丽江的新名片!”本地居民的话语里满是自豪。这份“美

2025-11-07 13:04:08
涛源镇“就业幸福里社区” 幸福在哪里?

“住在这里很方便,去沃柑基地干活只需要走七八分钟,空闲的时候还可以参加劳动技能培训班,真是一举两得。”入住涛源镇甘庄就业幸福里社区以来,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了生活舒适、就业便捷的幸福。就业幸福里社区配套齐全。(供图)甘庄就业幸福里社区的宿舍。 (供图)为破解农

2025-11-06 15:20:27
亩产1493.79千克!魔芋产业成丽江林下经济新引擎

近日,丽江市经济作物工作站组织市县镇三级农业技术专家对永胜县鲁地拉镇花椒林下魔芋进行实收测产。测产结果显示,测产田块林下两年亩产约为1493.79千克,表明花椒林下沙壤土环境下种植魔芋具有较好的产量潜力。农业技术人员对林下魔芋进行实收测产。(丽江融媒记者

2025-11-02 15:04:29
采访散记:一个美丽的农家小院 一对幸福的老人

10月中旬,在永胜县涛源镇坡头村采访的途中,我们意外地“闯”了一个温馨的农家小院。 记者在采访途中,意外“闯”进一个温馨的农家小院。(丽江融媒记者 张小秋 摄)记得当时正值中午,天气闷热,我和几位同事在涛源镇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在坡头村的小道

2025-10-31 18:00:27
【巩固脱贫成果 筑牢振兴根基】杨国林:扎根拉都河 倾情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金秋时节,宁蒗县大兴街道办事处拉都河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梨香。山坡上,一排排木梨树整齐列队,金黄的果实与村民喜悦的笑脸相互映衬。“一朵木梨花,就是一份希望;一颗木梨,就是人民幸福的明天。”这句广为流传的话,成为驻村第一书记杨国林与工作队4年来扎根山乡的生动

2025-10-31 10:35:56
藏在城市边缘的金色秘境:丽江这片稻田美得正好

深秋时节古城区大研街道文智村旁稻田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湛蓝的天空下白云悠悠浅浅飘过远处的山尖裹着淡蓝的雾如同一块巨大的纯净画布一层薄雾尚未完全散尽如同轻纱般萦绕在田野与远山之间大片成熟的稻田在阳光下泛着金色的光芒金色稻田。(丽江融媒记者 李耀瑭 摄)放眼望去大

2025-10-30 22:50:26
从“忧居”到“优居”——沪滇协作助力永胜县坡头村改善人居环境

永胜县涛源镇涛源村委会坡头村是一个移民搬迁后原地安置的村庄,全村92户324人。过去坡头村脏乱差的环境让村民苦不堪言。今年6月起,一笔总投资630万元沪滇帮扶资金的落地,让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风景如画的坡头村。(丽江融媒记者 张小秋 摄)近日,记

2025-10-30 18:32:24
【巩固脱贫成果 筑牢振兴根基】沪滇协作绘就丽江乡村振兴新画卷 ——资金、产业、人才多维赋能 筑牢脱贫成果根基

自2021年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以来,丽江坚决贯彻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紧密对接“中央要求、丽江所需、杨浦所能”,以“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为工作核心,持续深化沪滇协作。在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同时,协作机制有力推

2025-10-30 10:02:15
玉龙县石鼓镇四兴村酥梨产业发展:金沙江畔的“致富经”

暮秋时节,玉龙县石鼓镇四兴村新民小组的酥梨园里,一个个沉甸甸的酥梨压弯了枝头,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果香。这里的酥梨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当地苗族群众的“摇钱树”,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人——杨文学。 杨文学正在采摘酥梨。(丽江融媒记者 钱吉梅 摄

2025-10-30 10:00:54
火塘边“传声” 古村里“有风”——云南省文明乡风建设实践探索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动力,是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软实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明乡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的重大部署

2025-10-29 09:36:47
罕见!丽江村民种出重达21.5千克的“魔芋王”

10月27日,在永胜县鲁地拉镇闷龙河村委会阿拉坪小组出了一个稀奇事儿:当地芋农谷卫种出一个重达21.5千克、直径42.5厘米的“魔芋王”。鲁地拉镇闷龙河村委会阿拉坪小组村民在展示“魔芋王”。(丽江融媒记者 赵庆祖 摄)“这样大的魔芋还是第一次见。”谷卫说,

2025-10-29 09:31:37
扩大文明创建网络覆盖面影响力·文明村镇|吾木村:古村蝶变满目新

踏入吾木村,只见一座座古朴典雅的纳西族传统民居,错落有致地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石板小径蜿蜒伸展,呈现出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的乡村景致。吾木村村口。(丽江融媒记者 赵庆祖 摄)吾木村位于玉龙县宝山乡金沙江畔,“吾木”在纳西语中意为“粮囤”。吾木村是一个传统的纳西

2025-10-29 09:17:00
【耕耘·向阳】丽江马铃薯的丰收与远行​

秋的收获近期,玉龙县太安乡的红土地上一派繁忙景象。刚出土的马铃薯带着泥土湿气被装入透气编织袋,一辆辆挂车正将这些 “金疙瘩” 运往云南冬作区及东南亚国家。作为云南重要种薯基地,太安乡马铃薯销售季已迎来高峰。尽管种植面积有所缩减,但“丽系”种薯的品牌影响力与

2025-10-29 08:33:54
【耕耘·向阳】秋染拉市果飘香,人勤业兴日子甜

秋日的拉市,天高云淡,空气中弥漫着果实的甜香。这片位于云南丽江的丰饶之地,正沉浸在一派丰收的喜悦中。拉市海景区管理局副局长郭玉玲热情地向八方游客发出邀请:“拉市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最美的季节。欢迎来拉市,与我们一起分享这份丰收的喜悦。”10月下旬的拉

2025-10-28 16:23:12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