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全市农作物品种试验专题培训班开班。来自市、县(区)种子管理站及相关企业的50余名技术骨干齐聚一堂,接受系统化、规范化的专业培训。 11月21日,2025年丽江市农作物品种试验专题培训班开班。(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本次培训围绕农
近日,记者从丽江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十四五”以来,我市在农作物品种选育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共育成并通过审定、登记的新品种20多个,其中“丽薯18号”入选全省主推品种,标志着“丽系”品种品牌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据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自主育成的5个农作物新品种中,
宁蒗县新营盘乡出产的苹果,果核处凝结着晶莹剔透的“糖心”,口感脆甜。丽江中国西部研究发展促进会会员单位——宁蒗县新营盘绿之源种植基地,在负责人宾玛拉姆的带领下,以“现摘现发”的营销模式,让这份高原鲜甜走出大山,甜遍全国各地。宾玛拉姆在果园采摘苹果。(丽江融
杨文仙,丽江中国西部研究发展促进会会员单位——宁蒗县绿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她用十年的时间,让荒山披上了绿装,让带着高原阳光味道的苹果香飘四方,带动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杨文仙捧起刚摘的苹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笑容。(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在荒山野岭播
玉龙雪山下,古村文脉与艺术活力交相辉映。11月19日,由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策划的《界外·在地村庄里的美术馆——云南民族民间绘画(农民画)流动艺术展》在丽江玉湖村文化中心开展。这是该展览巡展的第八站,也是丽江首场大规模农民画专题展,100幅云南多民
杨文仙,丽江中国西部研究发展促进会会员单位——宁蒗县绿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她用十年的时间,让荒山披上了绿装,让带着高原阳光味道的苹果香飘四方,带动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杨文仙捧起刚摘的苹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笑容。(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在荒山野岭播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如何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十四五”以来,丽江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线,全面落实过渡期各项帮扶政策,扎实开展常态化帮扶各项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为易返贫致贫群众织就
近日,永胜县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羊坪乡长梁下社路率先开工,标志着2025年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永胜县2025年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共22条38.545公里,覆盖大安、仁和等12个乡镇,总投资4200万元。项
农业发展龙头领航近日,丽江市新认定36家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涵盖粮油、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将进一步引领全市农业产业化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11月18日,丽江市农业农村局 乡村产业与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科科长 彭涛和丽江德商汇电子商务
近日,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星星》诗刊原主编龚学敏以“中国作家驻村计划”为契机走进丽江。从乡村田野到古城街巷,从文化场馆到山水之间,他以作家的细腻与敏锐洞察,深度解码丽江千年“和”文化根脉。每一次驻足、每一场对话,都搭建起文字与乡土的坚实
近年来,丽江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切口,锚定“村组共富、全域和美”愿景,补短板、守底线、促振兴,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迈出新步伐,建设具有丽江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环境颜值双提升,村庄美了
“重达21.5千克、直径42.5厘米的丽江‘魔芋王’卖了5000元,被省内的一位芋商购买了!”11月9日,永胜县鲁地拉镇闷龙河村委会阿拉坪小组的魔芋种植大户杨文说。村民种植的“魔芋王”。(丽江融媒记者 赵庆祖 摄)此前,记者到永胜县鲁地拉镇闷龙河村委会阿拉
走进位于古城区开南街道贵峰社区的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1100亩种植基地里,48种玫瑰次第绽放,织就了丽江高原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绚丽画卷。“这五年,仅我们基地就有1亿枝鲜花飞向全国、走向世界,‘丽花’成了丽江的新名片!”本地居民的话语里满是自豪。这份“美
“住在这里很方便,去沃柑基地干活只需要走七八分钟,空闲的时候还可以参加劳动技能培训班,真是一举两得。”入住涛源镇甘庄就业幸福里社区以来,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了生活舒适、就业便捷的幸福。就业幸福里社区配套齐全。(供图)甘庄就业幸福里社区的宿舍。 (供图)为破解农
近日,丽江市经济作物工作站组织市县镇三级农业技术专家对永胜县鲁地拉镇花椒林下魔芋进行实收测产。测产结果显示,测产田块林下两年亩产约为1493.79千克,表明花椒林下沙壤土环境下种植魔芋具有较好的产量潜力。农业技术人员对林下魔芋进行实收测产。(丽江融媒记者
10月中旬,在永胜县涛源镇坡头村采访的途中,我们意外地“闯”了一个温馨的农家小院。 记者在采访途中,意外“闯”进一个温馨的农家小院。(丽江融媒记者 张小秋 摄)记得当时正值中午,天气闷热,我和几位同事在涛源镇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在坡头村的小道
金秋时节,宁蒗县大兴街道办事处拉都河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梨香。山坡上,一排排木梨树整齐列队,金黄的果实与村民喜悦的笑脸相互映衬。“一朵木梨花,就是一份希望;一颗木梨,就是人民幸福的明天。”这句广为流传的话,成为驻村第一书记杨国林与工作队4年来扎根山乡的生动
深秋时节古城区大研街道文智村旁稻田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湛蓝的天空下白云悠悠浅浅飘过远处的山尖裹着淡蓝的雾如同一块巨大的纯净画布一层薄雾尚未完全散尽如同轻纱般萦绕在田野与远山之间大片成熟的稻田在阳光下泛着金色的光芒金色稻田。(丽江融媒记者 李耀瑭 摄)放眼望去大
永胜县涛源镇涛源村委会坡头村是一个移民搬迁后原地安置的村庄,全村92户324人。过去坡头村脏乱差的环境让村民苦不堪言。今年6月起,一笔总投资630万元沪滇帮扶资金的落地,让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风景如画的坡头村。(丽江融媒记者 张小秋 摄)近日,记
自2021年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以来,丽江坚决贯彻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紧密对接“中央要求、丽江所需、杨浦所能”,以“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为工作核心,持续深化沪滇协作。在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同时,协作机制有力推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