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音频收听节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权益将每年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在这个墨香洋溢的节日,一股股清新的读书之风扑面而来。那么古人是如何读书的呢?今天我们就跟大家一起和古城区祥和学校校园广播站的孩子们来分享古代人的读书故事。
汉朝时期,有一位少年名叫匡衡,十分勤奋好学。但是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务必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可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十分痛苦。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
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十分气愤,但是他更下定决心,必须要把书读好。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小主播:金谷飏鸿
孙敬是东汉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苏秦也战国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只想睡觉。他就准备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小主播:和芊诺 和宇瞳
西晋末期政治黑暗,豪强纵横,社会矛盾急剧加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时有个叫祖逖的人,他还有一个好友叫刘琨,二人同在司州当主簿。见识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复兴晋国、建功立业就成了二人共同的理想。两人志同道合,气意相投,都希望为国家出力,干出一番事业。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当时,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祖逖和刘琨对此都很焦虑。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惊醒,便把刘琨踢醒说:“你听到鸡叫声了吗?”刘琨侧耳细听了一会,“是啊,是鸡在啼叫。不过,半夜的鸡叫声可不吉利啊!”祖逖一边起身,一面反对说:“这不是不吉利的声音,这鸡叫可以提醒我们早点儿起床,我们不如以后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剑,怎么样?”刘琨欣然同意,跟着穿衣起床。两人来到院子里,只见满天星斗,月光皎洁,于是拔出剑来对舞。直到曙光初露,他们才汗流涔涔地收剑回房。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
小主播:缪心月
车胤是东晋的大臣。儿时,常常无钱买油点灯夜读。白天他耕作,晚上读书。一个夏天的晚上,他正坐在院子里摸黑背书,见到许多萤火虫在空中飞舞,像许多小灯在夜空中闪动,心中不由一亮,他立刻捉住一些萤火虫,把它们装在一个白布袋里,萤光就照射出来。车胤在夏天每夜就用这个方法来读书。车胤由于长年累月地日夜苦读,长大后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小主播:和文怡

古时候,读书的机会真是来之不易,“书中自有黄金屋”,不仅反映在其精神,也体现在高昂的造价。古代的灯油和书本一样,曾经一度是奢侈品。但真正热爱读书的人,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无论是“头悬梁、锥刺股”,还是在墙壁上凿洞,在野外抓萤火虫,古人为了读书真是吃尽了苦头。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采编:李婧
责编:赵文立
终审:和红军
(发稿编辑:广播中心)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