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成绩定目标!这场新闻发布会信息量满满

2024-03-07 10:52:17 阅读量36399 字数8206




在3月6日下午召开的2024年丽江市两会经济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媒体记者围绕丽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取得的成效、生态环境保护、如何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以及丽江市绿色工业发展取得的成效等方面进行提问,应邀参加发布会的相关部门负责人积极回答。



问:过去一年丽江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推动丽江市经济运行稳进提质中发挥了哪些作用?2024年财政资金将重点支持哪些方面?


丽江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江涛答记者问:



202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定信心,承压前行,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在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了财政奋进之为。我们主要做了6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精准调度财政收支让财政服务保障更有力量。坚持以培植财源来谋划财政工作,应收尽收、应减尽减,做大做优财政“蛋糕”。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支尽支、应保尽保,支持“三个定位”加快建设。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6.77亿元,同比增长24.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75.29亿元,增长2.0%。


二是加大资金争取支持让重点任务落实更有作为。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在重点项目、转移支付、一般债券、专项债券等政策资金方面给予丽江更大力度支持,2023年全市共争取到位上级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资金131.98亿元,同比增长4.38%;争取地方债券资金100.7亿元,同比增长194.19%;争取再融资债券置换还本22.54亿元;争取中央、省预算内基建投资4.22亿元,增发国债9.45亿元,全力保障了重大项目重点领域资金需求,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强化财政金融协同支持经济发展更有动能。把财政资金及金融资源投入重点放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综合运用贴息、奖补、补贴等手段支持重点产业发展,2023年市级财政统筹安排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资金1.43亿元,兑付各行业企业奖补资金9703.46万元;建成普惠金融服务港湾暨中小微企业首贷服务中心,全市设立9887.81万元信贷引导资金,为261家企业提供294笔临时周转“调头”资金27.72亿元。严格落实中央和省级减税降费政策,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6.57亿元,非税收入降费4.64亿元;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全市政府采购合同授予中小企业占比达87.64%。


四是深入践行人民至上让民生改善保障更有温度。坚持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政策向民生聚焦、财力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不断健全民生领域财政投入保障机制,2023年全市民生支出133.4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1%,充分体现了民生优先的公共财政职能作用。


五是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让安全持续发展更有底气。强化系统观念,积极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关系,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加强财政统筹倾斜力度,切实兜牢了基层“三保”底线。建立“1+11”工作机制,认真落实“砸锅卖铁”、过紧日子要求,扎实推动地方债务风险化解,进一步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加强债务风险管控,全市债务率保持在可控风险范围。


六是注重质效提升突破让资金使用管理更有成效。扎实开展财政资金监管“清源行动”、财会监督专项行动、预算执行监督专项行动和重点民生资金专项整治行动,有力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稳步推进市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和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切实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2024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将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迎难而上、攻坚进取、积极作为,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将财政资金重点投向支持产业发展推动转型升级、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三个方面,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问:请问丽江市农业农村局,在过去一年丽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何打算?


丽江市委农办常务副主任,丽江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吕明新答记者问:



2023年,市委、市政府继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高位推动、现场推进重点任务落实,高频调研、一线指导解决困难问题,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职尽责、攻坚克难,形成共抓共促的强大合力,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绩。


一是粮食生产再获丰收,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0.68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94.74万亩、增长0.93%,总产量52.82万吨、增长1.39%,总产量增幅排名全省第1。全市猪牛羊禽肉产量11.75万吨、增长2.7%,蔬菜、水果等“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全市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为98.5%,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全市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率70.09%,未消除风险户均已落实帮扶措施。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7503元、增长14.8%,人均纯收入8500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实现动态清零。


三是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一县一业”主导产业不断壮大,高原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97.91万亩,增长5.0%。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5.56万吨,增长3.5%;中药材产量5.11万吨,增长2.8%;鲜切花产量4944.51万枝,增长98.9%;水果产量82.92万吨,增长10%。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2.64亿元、增长4.5%,一产增加值88.09亿元、增长4.4%,两个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59元、增长9.5%,增速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2。


四是示范引领成效明显,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2+6”试点成为全市乡村建设样板,累计建成项目97个,完成投资30.24亿元,每个试点村镇培育2个以上特色产业,8个试点村镇中共创建3A级旅游景区5个,年接待游客19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8亿元,试点村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超过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深化,完成农村户厕改造建设14380座、公厕82座,任务完成率分别为112.22%、113.89%,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78.49%,高于全省8.29个百分点;行政村污水治理率达53.64%,较2022年末提高21.41个百分点;自然村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8.23%,较2022年末提高23.18个百分点;累计完成425个村庄规划编制和成果审批任务,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市委、市政府制定实施《丽江市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组织举办重大项目重点产业推进会4次、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暨“和美乡村”建设现场会3次,32名厅级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到乡到村,带头下沉一线抓点示范,市级每年筹措3000万元资金用于“千万工程”示范村考核奖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得到强化,平安乡村建设、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等扎实有效,选派106名政法干警充实乡镇综治力量,招聘131名大学生担任基层治理专干,全市农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5.77%。古城区七河村、玉龙县新华村、永胜县凤羽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下一步,我们将以确保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以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为支撑,有力有效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强市,集中力量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


2024年,我们将聚焦一产增加值增长5.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粮食总产量51万吨以上、建设高标准农田10.4万亩、改造建设1万座农村户厕和50座公厕、建设20个“千万工程”示范村等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问: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通篇贯穿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筑牢长江上游重要安全屏障的具体工作内容,特别通报了丽江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8年保持100%,并确定了在今年要进一步巩固提升的工作目标。请市生态环境局介绍一下该项工作具体开展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丽江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和圣军答记者问:



如果要问什么颜色最能代表丽江,“蓝”一定是不可缺少的元素。一尘不染宝石般的天空让古城在蓝天下温馨如梦,雪山在蓝天下巍峨矗立,湖泊在蓝天下绽放光芒……一直以来,丽江天空透明度和大气洁净度都很高,作为全省大气污染防治的“领跑者”,丽江坚守“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的初心,坚持以大气污染“问题表象在天上,根子原因在地上”的原则,强化源头、突出重点、科学研判、分区施策、协同治理持续保护好大气环境,树牢“丽江蓝”金字招牌。从2016年以来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优秀,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8年保持100%。


一是坚持精准施策,画好攻坚“作战图”。出台《丽江市大气污染防治三年实施方案(2023—2025年)》,厘清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方法。2023年首次将空气质量考核指标分别下达各县(区)政府,并纳入年度综合考评。出台《丽江市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方案》,健全主动预防、指挥有序、反应迅速、防范有力的污染天气应对机制,降低大气污染危害程度,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二是坚持压减燃煤,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转化绿色生态优势和绿色能源优势为低碳发展优势,全市绿色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1545.3万千瓦。深入推进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留煤矿由2014年底的62个减少到16个,去产能594万吨/年。水电硅材一体化发展初步形成,全市单晶硅棒产能达到35GW,2023年实现产值167.5亿元。


三是坚持治污减排,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深挖减排潜力,推进工业企业深度大气污染治理。2021年至2022年,丽江市氮氧化物减排完成925.35吨、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完成551.46吨,分别完成省级下达“十四五”目标的660.95%和344.66%,超额并提前完成减排任务,为全省大气污染减排贡献了丽江力量。


四是坚持控车减油,努力推动向“绿”前行。强化移动污染源污染防治,实施机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共检验车辆139672辆,首检合格率达96.18%。启用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督管理系统助力移动污染源监管。在城市公交、网约车领域推广应用新能源车1446辆,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91.24%,新能源网约车占比达到86.49%。


五是坚持清洁降尘,坚决筑牢“防尘墙”。出台《丽江市建筑施工和城市道路扬尘污染治理攻坚战三年行动工作计划(2023—2025年)》,推动扬尘精细化管控。将扬尘治理与安全执法检查、文明工地创建、卫生城市创建挂钩,严格建筑施工扬尘治理。出台《丽江市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2023年排查建城区餐饮业617家,督促安装油烟净化设施、油烟达标排放。


2023年丽江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优良率持续保持100%,细颗粒物(PM2.5)浓度平均值为13.6微克/立方米,好于上年同期平均值14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第1。下辖的宁蒗、玉龙、永胜县位列2023年度全省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县(市)前10位。下一步,全市将继续按“以日保月,以月保年”的工作思路,重点强化建筑施工和城市道路扬尘管控、城郊秸秆焚烧监管、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涉气工业企业及移动源监管,以每一天的努力争取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让“丽江蓝”持续成为丽江最靓丽的名片!


问: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绿色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增量”,请丽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介绍一下丽江市绿色工业发展取得的成效,下一步将从哪些方面推动绿色工业发展。


丽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和江艳答记者问:



近年来,丽江市依托丰富的能源、旅游、生物等资源,大抓单晶硅、石墨、光伏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23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1.6%,拉动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3%,增速排全省第1位,高于全国、全省增速12.7、12.1个百分点,为近五年来最高增速。特别是以单晶硅为主的绿色制造业强势领跑,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113.7%,绿色工业成为拉动丽江经济增长的最大增量。


一是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推行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定期研判和问题清单制度,加强协调服务,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隆基三期年产10GW高效单晶硅棒项目建成投产,绿氢零碳智慧工厂试生产;五星石墨二期、云南泽维改扩建、集瑞高性能木塑复合材料建设项目有序推进,计划2024年内实现投产。2023年,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5.2%,高于全省增速16.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57.4%,增速排全省第2位,为工业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


二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一把手”点对点主动上门精准招商等方式,推动项目签约落地,新兴产业茁壮成长。积极引进氢能产业关联装备制造企业,与上海重塑、江苏莱特等合作的氢燃料电池、膜电极和催化剂、石墨双极板等氢能产业链项目有序推进;以云南泽维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力争打造成国内最大的甾体发酵基地和高附加值的生物健康产品产业链。通过促转型、优布局、强产业,工业结构得到持续优化。


三是园区经济提质增效。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的吸纳、承载、聚集功能显著增强,清洁载能、绿色氢、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集聚效应初显。永胜县、玉龙县两个市级产业集聚区第一批通过省级联审。推进绿美园区建设,两个省级园区的道路绿化逐步优化、厂区环境明显改善、企业整体形象提档升级。2023年两个省级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9.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7%。


下一步,丽江市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践行全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发展思路,围绕全年发展目标,深化补短板、扬优势、谋项目,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抓好要素保障,加快推动五星石墨年产10万吨高纯石墨建设、泽维甾体激素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改扩建、氢燃料电池产业基地、膜电极催化剂产业化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尽快实现投产;开工建设绿色新型储能产业园项目、全钒液流储能电池高端装备制造项目。


二是加大产业招商。围绕绿色能源、食品药品、生物医药、清洁载能等产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招商活动,争取引进水电硅材产业项目和下游配套项目,加快推进水电硅材一体化发展格局。推进丽江市与上海创诺医药集团深入合作,促成云南丽江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加强农产品加工业招商,依托“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加快引进芒果、苹果、马铃薯、魔芋、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


三是发展园区经济。围绕做大主导产业、引进培育市场主体、改善软硬件环境,加快推进华坪产业园区和金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优化提升,稳步推进玉龙、永胜、宁蒗产业集聚区建设,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进一步发展壮大园区经济。


四是培优扶强企业发展。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系列政策措施,指导企业用好、用足各项惠企政策措施。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次培育,积极整合资源,精准组合政策,“一企一策”进行专项扶持,助力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问: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3年全市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实现新突破。取得这样的成绩文旅部门作了哪些努力,下一步又将如何谋划,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学斌答记者问:



2023年,全市游客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创历史新高,分别为2019年的126.02%、120.73%;旅游人均消费1913元、排名全省第1位;2023年5月,丽江市被国务院列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工作督查激励10个地市之一。


在过去的一年:


抓顶层设计。促成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守护好丽江旅游金字招牌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10条激励措施、持续规范旅游市场秩序17条措施,高标准编制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规划,每年安排6000万元文化旅游专项资金,形成了全市上下人人懂旅游、人人讲旅游、人人护旅游的良好局面。


抓文旅融合。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打造红色丽江、多彩丽江、乡愁丽江、艺术丽江、创意丽江五大IP。推进《丽水金沙》《丽江千古情》等演艺不断推陈出新,木府·奇遇夜等沉浸式体验产品层出不穷,“天雨流芳·文旅大集”等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印象丽江》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


抓品牌创建。永胜县入选全国首批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泸沽湖摩梭文化旅游区5A级景区创建工作完成向文旅部的景观质量评价汇报,程海毛家湾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全市A级景区从19个增加到37个;丽江古城景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玉龙雪山景区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标准化示范典型经验名单;白沙锦绣艺术院等3家非遗工坊入选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非遗工坊;丽江雪山艺术村等3家企业创建为云南省第二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


抓项目建设。持续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泸沽湖摩梭小镇等6个项目纳入省级重大文旅项目,全年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68.23亿元,增长44.13%,增速全省第2。组织开展重大文旅项目奖补申报工作,争取到中央、省级文旅专项资金2022万元。


抓智慧旅游。推进丽江智慧旅游项目(一期)、丽江古城数字小镇、玉龙雪山智慧景区建设,推动管理服务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丽江市全国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迈出新步伐。“丽江古城智慧小镇”入选全国文化和数字化创新实践优秀案例和全国第一批“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


抓市场监管。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积极推进“不合理低价游”专项整治试点工作。紧盯旅游投诉和涉旅舆情,强化部门协调联动,抓实组团、合同、服务、购物四个环节,严厉打击强迫、诱导消费;健全综合监管、行业自律、游客维权、舆情监测、诚信评价等五项机制,持续落实好30天无理由退货、旅游红黑榜等制度,常态化推进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


抓宣传促销。丽江市入选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举办了“2023丽江国际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论坛”“世界旅游联盟·丽江会员日”等宣传活动;举办了2023年全国“四季村晚”之夏季“村晚”、永胜三川“荷花节”、华坪芒果文化节等节庆活动。


抓文化事业发展。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实施保护项目2个,公布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家,完成白沙驼峰航线飞机场旧址等18处云南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申报工作。强化非遗保护利用,评定第七批市级非遗项目44个。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开展戏曲进乡村演出448场,“彩云之南等你来”夜间群众文艺演出298场,发布文化旅游志愿活动817场。开展《纳西族东巴文化展》等系列展览6场次,举办百名画家画丽江暨丽江市2023年美术写生创作培训班等活动,不断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古城区大东乡、华坪县通达乡入选2023—2025年度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为全力推动“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全国文旅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工作,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深化对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认识,围绕“兴文化强旅游抓发展”,重点实施“全域旅游、文旅融合、景区提升、产品创新、市场主体、价值延伸、智慧文旅、宣传营销、品牌提升、人才兴旅”文旅高质量发展“10大工程”,加快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图片

记者/李 琳

编辑/和真羽

校对/和润黄

责编/林 彤

终审/和丽星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发稿编辑:李琳)

【版权声明】本页面所涉及的任何资料的版权均属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页面的任何内容。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版权声明:丽江网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的版权均属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丽江网的上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