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古城区开南街道贵峰社区积极探索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党建领航、社企合作、全员参与,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科技兴农,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兴旺、农民日子红火”的幸福路径。
持续完善农村公共设施,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指数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结合乡村振兴试点等各类项目建设,贵峰社区村道、户道硬化率达100%,主干道完成沥青路面改造约19823米,村道完成混凝土压花路面改造约34449米,彻底改变了各村之间道路不成系统、村道巷道参差不齐的局面。5个居民小组99.9%居民户完成户厕改造,完成污水管道及检查井改造,3个居民小组建设一体化净水设备、配套输水主干管、完成消防设施布置,村组路灯覆盖率100%。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建设。完成社区农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贵峰红色美丽村庄党建广场、民族团结广场、贵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居民小组配有篮球场、健身路径,文体设施逐步完善。
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村容村貌不断提升。 持续实施以“户收集—村集中—街道转运—区处理”模式全面推进城乡保洁工程,2023年上半年累计清运生活垃圾435吨。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党员、志愿者、社区居民500余人对辖区内环境开展大规模清理,清运垃圾20余车次,5个居民小组每月开展1次爱国卫生运动。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4个居民小组覆盖污水管网,建有一体化处理设备并建立日常管护制度。长效机制有效运行。推进“爱心超市”激励约束机制常态化长效化,“爱心超市”定期开展积分兑换,定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评选通报,形成社区每周一次检查、街道每月两次专项督查的工作制度。5个居民小组将爱国卫生运动、“红黑榜”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建立起“房前屋后由户主负责、公共区域由保洁员负责”的村庄清扫保洁长效机制,确保村庄保洁人人皆知、全民动员、全民参与。
持续开展绿化美化行动,乡村添绿更添美
做好古树挂牌保护工作。重点对开南研习所古树、村庄楸木林等古树进行挂牌,明确管护人员,完善古树各项保护措施,共挂牌36棵,明确管护人员5人,开展施肥灌水等200余次。以文化展示为核心留住历史与乡愁。以壁画为载体,紧紧围绕民族团结、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等主题创作绘制,变“裸墙”为“画墙”,通过主体墙绘形式保留“乡愁”的根与魂。共开展主体壁画绘制600余平方米。绿美建设展现村庄绿净美。党员围绕绿美乡村建设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28次,动员超过400余名群众投工投劳清理垃圾及废弃物3吨,清理围挡围网100余平方米,拆除猪牛棚、杂物棚13个,建成特色景观3处。街道统筹安排苗木、红土、机械设备“绿美礼包”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种植木梨5000棵,栽种菊花400亩。设立绿美庭院激励奖,定期开展美丽庭院示范户评选活动,评选出美丽庭院示范户10户,并通过“开南之光”一乡一节进行通报表彰。
持续探索利益联结模式,产业振兴促农增收
土地流转实现租金分红。实施4000余亩土地整理项目,将土地经营权收归集体,依托古城区“一县一业”招商引资项目引进两家龙头企业,集中流转土地1012.2余亩实施丽江古城花卉产业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园项目,前10年租金1214.4万元已分红到户,受益群众142户528余人。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聚焦花卉基地用工需求,贵峰社区成立红开劳务服务公司,组织130名村民开展职业技能提升专题培训,实现定向就业,带动人均每月增收0.3万元至0.5万元不等。探索绿美经济。采取“订单农业”和“庭院经济”模式推广种植木梨、菊花,探索农旅融合、花旅融合、文旅融合的乡村旅游新模式。2022年通过“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模式,大来下合作社首次分红65万元。
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深化乡风文明建设
文明实践活动助力文明乡风建设。 利用“市民学校”“家长学校”“妇女之家”等平台,每月定期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每年评选“和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发挥“一约三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民情院坝会)作用,引导群众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着力打造“阳光村务”。规范资产资源处置方式,全面梳理活动阵地建管用情况、集体“三资”出租出售、小微工程等形成动态管理台账,规范监管处置行为,将土地流转、农村产权交易、大额资金支出等群众普遍关注的事项纳入“四议两公开”事项,让村情村务在“阳光”下运行。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开设红色讲堂,组建红色文化传承队伍,通过成立革命歌曲传习班、开设“红色记忆开学第一课”“乡贤议事会”等形式传播红色文化、塑造红色家风、培育民族精神。
来源:古城区农业农村局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