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龄72岁,成员多为农民—— 白沙古镇里的“银发乐队”

2024-07-05 11:23:03 阅读量14935 字数1498



在玉龙县白沙镇,有一处静谧之地,名为“天籁清音亭”。不管刮风下雨,亭中总会飘出缕缕古乐。那是白沙细乐,一种由岁月精雕细琢、心灵深处流淌而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个音符,都让驻足的旅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一份宁静与美好。

坚守25载

丽江最年长的“街头乐队”

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丽江的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那一年,43岁的白沙村民和善志满腔热忱地聚集了一批志趣相投的乡亲,成立了玉龙县白沙细乐会。

乐队在演奏白沙细乐。

时光荏苒,25年的岁月悄然走过,和善志由壮年步入花甲,乐队的其他成员也慢慢花白了头发。如今,乐队成员的平均年龄达到了72岁,可以说是丽江最年长的“街头乐队”。

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皱纹,却把他们对音乐的热爱沉淀得更深。当指尖拂过琴弦,那专注的眼神与炽热的心跳,一次次证明了他们的青春永不停息。

每每提及年龄,和善志不禁莞尔:“我今年68岁,在乐队里算得上是‘年轻人’!”

常驻乐手约20人

全是当地农民和农村艺人

这是一支全部由当地农民和农村艺人组成的乐队。

自乐队成立以来,参加的乐手超过40位,有人已逝,有人离队前往玉水寨、东巴谷等景区继续演奏。如今,乐队常驻乐手约有20人,每日参与演出的有10人左右。无论人员如何更迭,白沙细乐的旋律从未中断。

他们的舞台,从白沙壁画景区到白沙古街,最终定格在“天籁清音亭”。这个由当地政府在10年前为他们建造的小亭,成为了乐队多年来的固定演出地,是白沙古镇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每场演出前,仪式感满满。乐队的老人们首先悬挂文昌帝君画像及诸位天尊圣位,并焚香3支,以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尊重。

而后,便是数小时的倾情演奏,从10:00至12:30,再从14:30至16:30。阳光和雨露是天然的灯光和布景,来往的游客和市民是观众,树梢的小鸟和街边的小猫小狗也是观众。

除了大年初一、清明节、重阳节,白沙细乐几乎日日在此回响,犹如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流淌。

音乐架起沟通的桥梁

“银发组合”开怀拥抱年轻人

白沙古街的魅力,在于美景,更在于其丰富多样的传统手工艺与技艺,这些让它吸引着全球游客的目光。过去,这里曾被称为“洋人街”,许多外国友人被白沙细乐倾倒,他们不仅购买古乐CD作为纪念,还在“打赏”时大方解囊。

随着时光流转,尽管外国游客的数量有所减少,但新一代年轻面孔却日益增多,他们在“天籁清音亭”前停留,对白沙细乐表现出的浓厚兴趣和热爱,让乐队的老艺术家们倍感欣慰。他们乐于与年轻人合影,合拍短视频,共同分享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岁月更迭,摆放古乐CD写有“50元”的木盒已空空如也。

亭前,一张空凳静静地等待着每一位热爱古乐的旅人。

在这里,音乐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没有隔阂,只有共鸣。游客可以拿起小锣、叮响、镲等乐器,与老艺术家们一起合奏,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这种互动体验,是对白沙细乐最好的传承与传播。

在“打赏”这件事上,乐队的老人们并不在意收到多少或是否得到小费,因为无论多少,每天他们都会雷打不动地出现在古街边的演奏现场。对他们而言,音乐,亦是生活。这是丽江人最深沉的浪漫。他们同样看重年轻人对这门艺术的热爱与尊重,这份纯粹的执着,如同白沙细乐本身,历久弥坚,令人动容。

如今,白沙古街依旧静静地守候着它的过往与未来。而“天籁清音亭”下的老人们,则用他们的双手,续写着白沙千百年来的记忆。他们不仅是技艺的传承者,更是文化的守护者。

当你来到丽江,走进白沙古镇,不妨放慢脚步,在“天籁清音亭”前暂停片刻,聆听白沙细乐的动人之处。或者拿起乐器,稍坐几分钟,与老人们共同奏响一曲跨越时空的乐章。

作者/ 马登科

责编/刘德祥

APP编辑/吴星

终审/罗坪江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版权声明:丽江网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的版权均属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丽江网的上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