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丽江】难忘的一课

2024-07-21 20:42:00 阅读量11709 字数2781


难忘的一课


和松阳(古城区)


今年建党节逢周一,忙完上午的工作,我利用中午休息的间隙与张桂梅老师通了电话。她告诉我,她在学校里正等着学生下课。她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时时刻刻把心放在学生身上的人。当我祝她建党节快乐的时候,她也高兴地祝我节日快乐。

是的,好久没与张桂梅老师联系了。我与张老师的相识,还得感谢多年前的特殊机缘。

2019年建党节刚过,在丽江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受组织委派到华坪女子高中采访张桂梅老师。之前,我编写《丽江女儿》一书时也曾采访过张老师,但是这次采访让我深感责任重大。因为,这次采访的目的是把张老师的先进事迹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典型,向党中央报告,向全国人民报告。

连续两天阴雨,加上正在修路的原因,当我们从丽江市区驱车绕道宁蒗到华坪,已是傍晚时分,我们简单吃过晚饭后就直奔华坪女高。


我知道张老师的习惯:除了生病住院,每天24个小时都在学校,她的作息时间是按照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的,晚睡早起已成习惯。

没有提前预约,我带了同行的摄影师和一名助手,在暮色苍茫中匆匆赶往华坪女高。快到学校附近的时候,我跟张老师打电话。果不出所料,她说她就在学校,让我们在大门口等一下,她来给我们开门。

“张老师,您慢点出来,我们还没有到学校。”我知道她有关节痛,生怕她走快了跌倒,在电话里特别叮嘱她走慢点。

当我们来到校门口的时候,张老师已经等在那里。

她那消瘦的脸庞依旧带着热情的笑容,一双手贴满了胶布。她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你们从丽江市区来,这么晚才到,路上难走不难走?这几天华坪的天气还挺热,你们穿这么厚?”我告诉她,我们是从宁蒗过来的,一路下雨,不觉得热。


走进校园,教学大楼里灯火通明,学生在上晚自习,老师们也在一楼的教室里集中学习。张老师告诉我们,今晚上老师要集中学习。我说,那刚好,我们也一起参加学习。

我在教室里边的位置坐下,捧起桌面上放着的一份学习打印稿,一看是我曾熟背过的《为人民服务》。抬头看着张老师如往常一样走上讲台,她先仔细总结了这几天的教学情况,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后,就进入学习专题——和大家一起朗诵今晚的学习篇目。


张老师用充满激情的声音起了个头:“我们的队伍是为人民服务的……”大家紧跟着齐声往下朗诵起来。整齐而充满力量的朗诵声,像一股激流在心底荡漾,似一口洪钟在耳畔响起。不知什么时候,张老师走过来坐在我的身边,她也在大声地读着,那么专注,似乎忘记了自己是一位校长、是一位老师。她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朗诵声是那么动听、那么优美、那么有感染力,像是在对祖国的深情诉说,更像是在为千军万马助阵呐喊。

我们也在大声朗诵:“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读着读着,我放下稿子,眼前似乎浮现出一个个血与火的战场和一个个视死如归的革命先烈。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声音越来越洪亮,慷慨激昂的朗诵声中,我们的心在激荡、我们的血在热涌,我们也已经并肩融入新时代的滚滚洪流……

那一课虽然很短,但是给了我一生难忘的美好记忆,也给我的采访开了一个非常好的头。

学习结束后,正是采访她的好时机。张老师和我坐在一起,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洁白的灯光照亮了每一个角落。她和我促膝谈心,讲她所经历的一桩桩往事、一段段波折人生。随着话题的展开,我们交谈了很久。时光总给人留下太多的遗憾,但时光也总给人许多慰藉……在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采访里,听着她温和的声音,我感觉自己在张老师身边完全变成了一个学生,一个充满力量和求知欲望的学生。站在张老师的面前,走进张老师的内心世界,我被她坚韧不拔的毅力、矢志不移的精神、坦诚无私的胸襟深深地吸引和打动。我把她对我讲述的所有过往都认真记录了下来,还与她学习探讨了党建工作,她谈了关于新时代我们党进行自我革命的重要性等话题。

有一天晚上,张老师与我谈起我的工作,她看着我的脸问:“你这位纳西族姑娘20岁出头就当纪检干部。20多年来,做纪检工作辛不辛苦?”

我老老实实地说:“辛苦。”看着张老师,我想想又说:“但也没有张老师辛苦。”


张老师是一位热心肠、直性子的人,她跟我毫不保留地说着内心话,有时候,甚至她觉得困惑的问题也会跟我讲。她说,有一次去永胜一个贫困女学生家中走访,第一次去的时候,村子里的路垮了,老百姓进出都不方便,她回来后跟当地乡政府反映了这个情况。当时,一位副乡长满口答应解决,这也符合当时建设通村公路的要求。但是,张老师第二次去的时候,这条路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张老师情急之下就批评了那位副乡长。

张老师有点不好意思地问我:“小和,后来他们把路给老百姓修好了,但是,我这样不给面子地说这位副乡长,他会不会记恨我啊?

张老师善良、直率的性情让我特别感动。我跟她说:“应该不会的,干部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干部也需要人民监督。是您的批评让他把老百姓的事情干实了、干好了。这也是为了促进和完善当地的工作,他在内心里会感激您的。”

“那也是啊。”张老师听了我的话,开心地笑了。

采访张老师回来,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组织部让我编写一本干部读本发给全市干部,后来配合省委宣传部认真编写了两本相关的书。张桂梅老师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她那传奇般的故事打动着每位读者的心,她的精神鼓舞着每一名共产党员。

也许是跟着张老师一起朗诵学习的这一课教育和启发了我。那次从华坪女子高中回来,我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圆满完成工作任务,我感觉工作、生活中充满了力量,那是一种怀拥着的难以言表的无穷激情。

我似乎也从张老师那里获得了新的精神力量:从此,无论遇到多么复杂的工作,再艰难的时刻、再大的委屈,我都会想起张老师说过的一句话:“累了,受委屈了,你就看一看胸前的党员徽章。”


1974年10月,张桂梅从东北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经历了生活种种磨难的她始终怀着一颗善良的心。1996年被调入丽江市华坪县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承担4个毕业班的教学任务。1997年4月,在查出子宫肌瘤后,为了不影响学生中考,她坚持到中考结束才入院治疗。2001年,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2008年8月,筹建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为了贫困山区的教育,她不顾自己的身体,也顾不上看亲人最后一面,她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孩子们的身上,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学校建设和孩子们的培养上,她用爱心托举起贫困山区女孩的梦想……

是啊,张老师扎根祖国西南边陲,历尽艰辛,一干就是四五十年,业绩斐然,荣誉等身。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像张老师那样,自己有再大的困难也不能让党员徽章蒙尘、让人民受苦。

因为工作关系,那次以后,除了电话联系,我与张老师见面的机会很少,我只能通过她的同事了解、关注她的身体和工作情况,真心希望她永远健康快乐。

难忘与张老师共读的那一课。

华坪女高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白   浩

APP编辑:吴   星

二审:和继贤

终审:郭俊燕

【版权声明】本页面所涉及的任何资料的版权均属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页面的任何内容。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版权声明:丽江网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的版权均属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丽江网的上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