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建设教育强市,丽江重点要干什么、怎么干

2025-01-18 18:35:46 阅读量7916 字数3460









1月14日,丽江市教育大会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总结丽江近年教育工作发展成绩,谋划丽江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强调要形成大抓教育的新劲头、新气象、新格局,举全市之力推动丽江教育优先发展、提速发展、全面发展,全面建设教育强市。







     1月14日,丽江市教育大会召开。(丽江融媒记者 和丽勇 摄)


市委书记浦虹出席会议并讲话

就进一步推进现阶段全市教育改革发展

加快推进教育强市建设

重点提出8个方面的要求




1


  • 组织领导上优先。坚持“五级书记抓教育、党政同责办教育”,严格按照职责、权限、程序规范高效开展工作。深化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等做法,真正让懂教育的人管教育。各级“编外校长”要扛实挂联责任,主动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切实履好职、尽好责。


  • 政策措施上优先。对标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制定出台《丽江教育强市建设规划纲要(2025—2035年)》,蹄疾步稳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各项措施,高位推动我市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收官见效。着眼长远谋划丽江教育发展,在全市“十五五”规划编制、项目谋划、政策制定等方面,都要体现教育优先的导向。


  • 资源投入上优先。严格落实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政策,资源投入重点向强基教育、教学教研改革、教师培训、教师激励、培养引进人才等方面倾斜,持续整治拖欠、挤占、挪用教育专项资金等问题。


  • 激励保障上优先。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向教育实绩突出的一线教师、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教师倾斜。严格落实教职工编制配备标准,实施社会事务进学校清单管理制度,持续为教师松绑减负,每年选树一批教师先进典型,激励教师热心从教、精心从教。




2


  • 坚持用新思想育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抓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四通行动”。实施民族地区推普攻坚、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普及“三大行动”,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


  • 坚持用新品牌育人。深入实施丽江思政“六个一”工程,发挥本土红色资源育人功能,打造具有丽江特点的“行走的思政课”精品路线。建好用好张桂梅师德教育馆,规划建设张桂梅思政教育基地。各级各类学校开设张桂梅思政课。在打造“张桂梅思政”品牌中主动作为,走在前、作示范。


  • 坚持用新要求育人。坚持“五育并举”,深入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实施好中小学生“壮苗行动”,开齐开足音、体、美、劳课程,保障学生每天参与综合体育活动不少于2小时、课间时间不少于15分钟。




3


  • 抓好龙头高中。全力支持市一中创建一级一等高中,做到工作优先谋划、资源优先倾斜、投入优先满足、环境优先改善。集中力量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持续提升市一中办学质量。


  • 振兴县级高中。实施好县域高中振兴计划,统筹管理县中招生,主动适应新高考改革。突出强基导向,围绕培养探究型、创新型人才需要,积极支持县中改善办学条件。用好“组团式”“省管校聘”“海安舅舅”“银发人才”等力量,借力使力,推动县域高中教育质量有效提升。


  • 办好特色高中。探索建立华坪女高“市县共管”机制,在思政建设、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等方面重点向女高倾斜,推动女高办学质量上新台阶。依托市二中研究组建丽江体育运动学校,助力打造“足球之乡”“户外运动之都”,推动丽江高中教育特色化发展。




4


  • 学前教育重点抓普及普惠。根据城乡人口分布变化,加大中心城区和县城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将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到50%以上、普惠幼儿园占比提升到90%以上,逐步解决城市“入公办园挤、入民办园贵”的问题,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好入园、入好园。


  • 义务教育重点抓优质均衡。继续优化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布局,扩大城市优质公办学位供给。全面推行学区制管理和集团化办学,合理划分学区范围,推动教育设施设备和师资生源均衡分配、共建共享,让更多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认真落实控辍保学常态化机制、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和“双减”工作,让孩子们享受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 特殊教育重点抓关爱公平。坚持特教特办,积极推动特殊教育由义务教育向学前、高中阶段“两端”延伸。加快推进市特殊教育学校迁建和宁蒗县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让特殊学生有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掌握一技之长。 




5


  • 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实行市级提级管理市域内中等职业学校,推进全市职业教育一体化办学、实行一体化专业设置和招生,整体提升丽江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深化产教融合,建设一批集实践教学、真实生产、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稳定学生就业创业,将教育潜能转化为企业动能和经济效能。


  • 推动高等教育协同提质。全力支持丽江“两本一专”建设,在办学条件改善、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方面予以政策和经费倾斜,深化校地合作和协同办学,共同打响丽江高等教育品牌。各高校要立足自身定位,更加主动融入丽江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6


  • 培养“四有”好校长。学校能不能办好,校长是关键。校长要有政治原则,在办学上与党的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有仁爱之心,体恤教师的辛劳付出;有专业能力,引领教学科研;有教育情怀,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学校发展上,当好学校发展的“火车头”。


  • 培养“四有”好班主任。班主任要有思想深度,懂得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有‌教学效度‌,确保课堂教学高效且富有成效;有‌工作温度‌,用温暖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有‌沟通艺术,发挥学校和家长的桥梁纽带作用。

  • 培养“四有”好教师。教师要有理想信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道德情操,自觉坚守精神家园、人格底线,执着于教书育人;有扎实学识,用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有仁爱人心,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滋润学生心田。




7


  • 深化人事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落实校长职级制待遇,建立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校长选拔机制和能上能下的校长流转机制,选拔和储备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教学骨干走上校长岗位。加快实施“市管校用、县管校聘”改革。


  • 深化教育科研改革。加快推进市县两级教研机构改革,壮大专兼职教研员队伍,打通教研员、学校教师、教研机构负责人的转任通道。教研机构要回归主责主业,践行“一线工作法”,推动有条件的教研机构进驻到市、县一中,教研人员下沉到教学一线开展活动。加强教研员梯次培训培养,不断提升教研能力水平。


  • 深化高效课堂改革。改教学理念,从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改教学目标,从单一知识传授转向综合素质特别是思维能力培养;改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有效选择和实用性教学;改教学方法,通过“导、学、议、展、评”等教学模式,开展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样化、个性化教学;改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制度。

  • 深化考评机制改革。深入实施绩效和奖励机制改革,科学调整考核绩效工资总量分配权限,给学校更大权限自主确定分配范围,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8


  • 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加强校园安防建设,持续推进“4个100%”全达标建设。突出抓好防溺水、防交通安全、防火防震,常态化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深入排查整治校园及周边安防隐患和潜在风险,深入推进“送法进校园”,从源头预防和遏制校园欺凌、侵害事件发生,切实维护师生安全和校园稳定。


  • 守牢校园食品安全底线。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品从采购、贮存到加工、配送、供餐等各环节的全方位监管,每所学校配备1名健康副校长、1名专兼职营养指导员,严格落实校长、教师陪餐等制度。从严从实整治校园餐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真正把校园餐办成放心餐、良心餐,确保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 做实做细心理健康服务。全市每所中小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每个县(区)至少组建不少于100人的心理健康服务团,推进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有形覆盖”向“有效服务”转变。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和思想行为异常、遭受伤害、家庭变故儿童,加强动态发现、干预帮扶、跟踪关爱全过程服务,让孩子们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教育强则丽江强,教育兴则丽江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努力办好老百姓满意的丽江教育,加快推进丽江教育强市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丽江实践新篇章贡献教育力量。


美编:李耀瑭

责编和晓华

校对:林 彤

二审:和众学

终审:谭元怀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