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丽江】漫话“笮”“箍”

2025-05-18 12:10:18 阅读量13766 字数1866


漫话“笮”“箍”


平  女(古城区)


纳西语称“桥”为“笮”,白族语称“桥”为“箍”。“笮”,《辞海》释为“竹索”,即用竹篾拧成的索桥;“箍”,《辞海》释为“围束。亦指围束的圏”。


最早的桥可能源于高大乔木倒下后横跨于溪流之上形成天然独木桥。人类由此得到灵感,开始有意识地伐木搭桥。考古成果表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已出现由原木搭成的简易桥。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砖石技术的发展,战国至东汉时期,梁桥、浮桥、索桥、拱桥等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出现。


索桥古称绳桥,用藤索、竹索、皮索等材料缠绕、围束后搭建成桥,固定在两岸的锚柱上,底面铺设木板或竹子作为桥面,两侧用绳索作为桥栏。陆游的《度笮》中有“翩翩翻翻笮受风,行人疾走缘虚空”之句,生动地描绘出索桥在风雨中摇摆的情景,以及行人过索桥时的心情。原木桥之后,用竹、藤、皮革编制的索桥是人类在早期普遍建造的桥,“笮”和“箍”正是索桥。据查,早在公元前3世纪就有竹索桥的记载,《盐源县志》中就载:“周赧三十年(前285年),秦置蜀守,固取笮。”


“笮”还是古代部族的名称,如,“笮人”“笮都夷”主要分布在今四川汉源一带,他们以畜牧为主,兼营农耕,擅长养牦牛。汉朝曾设沈黎郡,治地笮都县,后与周边民族融合导致部族名称消失。由此可知,纳西族有悠久的建桥历史和高超的建桥技能。


竹索桥、藤索桥因其建设成本低、适应跨越峡谷、溪流等复杂地形而遍布滇西北的沟谷,有些至今仍横跨在怒江、澜沧江、沘江上。


据查,大理洱源的“炼铁”和“乔后”两个地名的来历与桥相关:明末清初,“乔后”因产盐闻名滇西,一条连接大理与“乔后”的盐道途经“炼铁”,官府在黑惠江上建了一座藤索桥。清末杜文秀占领大理后,批准从军库中调集两万斤生铁运到“炼铁”组织工匠冶炼,然后用铁索加固原有的藤桥,称“凤鸣铁索桥”,该地因此得名“炼铁”。而盐产地因在“凤鸣桥”后,故称其为“乔后”。


丽江古城大石桥。


随着铁器的发展、交通的需要,继竹索桥、藤索桥后,人们又建造出石拱桥、铁索桥。在丽江,古老的石拱桥曾遍布各村寨的大小河沟。束河古镇的青龙桥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是木氏土司鼎盛时期的标志性建筑。桥面人、马踩踏后形成的光滑的青石板,见证了丽江在历史上的滇西北贸易中心地位。至今,青龙桥每天都在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默默诉说昔日的辉煌。


著名的“神川铁桥”“金龙桥”“铁虹桥”都曾是连接滇、川、藏的重要通道,曾有效解决了古代的交通问题。“神川铁桥”位于玉龙县塔城乡,其建造时间众说纷纭,或言为隋朝史万岁建造,或言为南诏阁罗凤叛唐与吐蕃结好时建造,或言由吐蕃王朝在唐仪凤三年(678年)建造。无论哪一种说法正确,能够在隋唐时期修建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彰显的是先民的聪明才智。有资料显示,“神川铁桥”是“万里长江第一桥”,亦是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跨度最大的铁索桥。794年,南诏破袭吐蕃后,为永除后患,这座铁桥被彻底毁坏。古铁桥遗址碑至今屹立在滔滔金沙江边,当地还有人能够指出它原来的位置。丽江金龙桥又叫梓里桥,始建于光绪六年(1880年),至今仍横跨在金沙江上。金龙桥曾是滇蜀茶马古道上不可或缺的桥梁,繁盛时期每天从桥上通过的骡马据说多达千匹,丽江古城里的货物有相当一部分经此桥运送的。玉龙县石鼓镇铁虹桥建于晚清,横跨冲江河,不仅是当地的交通枢纽,更是历史上滇、川、藏贸易的重要通道,至今仍在发挥一些功能。


在“筰”“箍”文化背景下,滇西北民间普遍流传“人生三大功德:修桥、铺路、帮人”之语,很多古道、古桥、古亭等由热心公益者捐资建造。如,清末捐资10万两白银修建金龙桥的蒋中汉,牵头捐修铁虹桥的周兰坪,在澜沧江上修建普渡桥的赖耀彩等。“见河沟搭桥,见坎坷铺路”之风在滇西北盛行,尤其是家中添丁的人家都有为孩子架桥、修路的习俗,甚至有的孩子拜桥梁为干爹、干妈,春节期间还要对桥梁行拜年礼。


丽江古城的大石桥、万子桥、南门桥均建于明、清时期,至今承载着南来北往的人流,尤其成为年轻人喜爱拍照留影的标志性建筑。他们让美好的回忆定格在小桥流水中,让现代文明与历史记忆在桥上连接,而这些历经沧桑的木桥、石桥也见证了社会的变迁。


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已有28座跨度超过1000米的悬索桥,其中有11座在中国。从高大乔木倒下后形成“天生桥”,到编制竹、藤造“笮”“箍”,再到建造铁索桥、钢索桥、悬索桥等现代桥梁,其中充满了中国人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


图片由周侃摄。




编辑:白   浩

校对:钱   磊

二审:和继贤

终审:郭俊燕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